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文化評述皓首學術隨筆:季羨林卷

皓首學術隨筆:季羨林卷

皓首學術隨筆:季羨林卷

定 價:¥30.00

作 者: 季羨林 著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叢編項:
標 簽: 文化評述

ISBN: 9787101051902 出版時間: 2006-10-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16 頁數: 296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采用以著作為綱的寫法,學術研究涉及的范圍有印度古代語言,特別是佛教梵文、吐火羅文、印度古代文學、印度佛教史、中國佛教史、中亞佛教史、糖史、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中西文化之差異和共性、美學和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德國及西方文學、比較文學及民間文學、散文及雜文創(chuàng)作。由中華書局出版的《皓首學術隨筆》系列叢書稱為“學術隨筆”。所收各篇,門類繁多。這套書敘事謹嚴有據,文筆條暢清新,給人以大量的知識,開拓思路。讓一些文史知識分子從呆板的純學術舊框框中跳出來,發(fā)揮其啟迪民智,傳播文化的功能。 該書為“皓首學術隨筆叢書”之“季羨林卷”。收錄了語言學教育家和梵文學者的季羨林老先生的學術隨筆。

作者簡介

  季羨林,著名語言學家、文學家、翻譯家。1911年生于山東清平縣(今臨清市)。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4年畢業(yè)后,在濟南山東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交換研究生,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梵艾、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文。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數授、系主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主要論著:《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印度簡史》、《中印文化關系史淪文集》、《印度占代語言論集》、《關于大乘上座部的問題》、《天竺心影》等;主要翻譯作品:《沙恭達羅》、《優(yōu)哩婆濕》、《羅摩衍那》、《家庭中的泰戈爾》、《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五卷書》等;并撰寫過《留德十年》等傳記作品及《賦得永久的悔》等散文集。主編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等。新中國成立后,先后擔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外語教學

圖書目錄

我的學術總結
我與東方文化研究
我是怎樣研究起梵文來的
《季羨林學術論著自選集》自序
《季羨林佛教學術論文集》自序
《季羨林序跋選》序
中國制造磁器術傳人印度
印度眼科醫(yī)術傳人中國考
回憶陳寅恪先生
記張岱年先生
還胡適以本來面目
《王力先生紀念論文集》序
《湯用彤先生誕生一百周年紀念論文集》序
中國人對音譯梵字的解釋
語言學與歷史學
歷史研究斷想
中國古史應當重寫
略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其特點
國學漫談
《歸義軍史研究》序
《敦煌吐魯番唐代法制文獻考釋》序
《中外關系史譯叢》前言
古代穆斯林論中西文化的差異
——讀《絲綢之路》札記
錦上添花
——《國外文學》代發(fā)刊詞
《中外文學書目答問》序
《文化意識的覺醒》序
《國外中國學研究》前言
《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后記
《羅摩衍那選》序
從歷史上看中德文化關系
中外文化交流漫談
——從西域文化的傳入談起
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金之獲得者高爾斯華綏
近代德國大詩人薛德林早期詩的研究
《歌德與中國》序
西化問題的側面觀
把學術還給人民大眾
語言學家的新任務
研究學問的三個境界
夜會(書評)
漫話歷史題材
我和書
對我影響最大的幾本書
推薦十種書
我的書齋
論博士
論教授
漫談散文
論新體舊詩
語言混亂數例
為考證辯誣
再談考證
他們把美學從太虛幻境拉到了地面上
關于中國美學的一點斷想
——為老友王元化教授八秩華誕壽
外國文學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文學批評無用論
《人生箴言》序
《海外中國學家譯文叢書》序
漫談古書今譯
談翻譯
翻譯的危機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