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發(fā)展的第一階段,溯自遠古,歷經商、周,到先秦諸子,儒、道、墨、法、名等各家蓬勃興起,皆清楚意識到自己是存立于多元他者之間,既相互影響,又群峰競秀,各領風騷,可謂中國哲學的黃金時代。其中尤以儒、道兩家對于中國文化影響至深。此后,黃老道家雖于漢妝仍興盛一時,至漢武帝時更獨尊儒術,然若不能繼續(xù)外推與超越,加深思想的基礎,反而自我封閉,即便是儒、道兩家,也終不免于沒落。第二階段始于東漢而登峰于魏晉南北朝,此時期中國本土思想雖有新道家在玄學方面尋得自我超越之機,再度蓬勃一時,然道家哲學最終還是告道教的發(fā)展,才得以延續(xù)慧命。第三階段是宋明儒學時期,主要以儒家的思想為本,進一步融合先前提出挑戰(zhàn)的佛教與道家、道教思想。第四階段是中國近代哲學時期,始自一五八三年意大利天主教耶穌會士利瑪竇帶來西方的科技、哲學與基督宗教,對于中國哲學再提出新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