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是明朝萬歷年間洪應明寫的一本語錄體著作,作者生平不詳。從宋朝到明朝,這類寫修身自省、為人處世的語錄書不少,但能夠風靡于當今的只有《菜根譚》。尤其是日本,早在明治維新前后就出現了幾種版本,到了80年代,更成了企業(yè)界“人人關心、愛讀的書籍”。這股風又影響回國內,便在讀者群中出現了爭讀《菜根譚》的熱潮,至今不衰。據說起名《菜根譚》,是因為作者把菜味比作世味,那么種菜的人只有厚培菜根才會有味。也有人說是“咬得菜根則百事可為”的意思。不管怎么說,書中所表達的是400多年前一位哲人對為人處世、修身養(yǎng)性乃至治學家訓的認識、體會。作者揉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釋家的出世和自身的體驗,形成了一套出入世法則,為人處世方式而傳之后人,表現了中國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