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以資料和考據見長的硯學新著——《開悟堂聊硯》出版了。這部硯學專著以其獨特的內涵及圖文并茂的特點,使人在對歷代美硯心領神會的同時,感受到硯學的博大與精深。民間收藏和研究古今硯臺達到如此的水平,實屬難能可貴。收藏熱的興起,帶動了人們對收藏文化的興趣和探索,這是太平盛世的重要標志,也是人們文化素質日益提高的必然。而專題收藏歷來是藏界的一個熱點。隨著門類的細化,研究的深入,藏界的鑒賞水平不斷提高,這對繼承和傳播中國古今藝術品有著很大的益處。但是,就目前收藏領域的理論研究來看,研究熱點多集中在陶瓷、書畫、玉器、青銅器四個傳統(tǒng)大項。文房四寶這個中國古人的熱門收藏領域則相對冷清。更令人遺憾的是,硯臺這個曾令米芾等文豪癲狂、皇帝乾隆嘔心著書的瑰寶,于今從官方到民間,很多機構或個人都將其列入雜項,不予重視。如今硯臺在收藏領域的衰微,主要是受國際收藏市場的導向影響。再就是受國人收藏者的目的與心態(tài)的影響。宋人米芾在論收藏書畫時曾指出,收藏者可分為“鑒賞家”和“好事者”二類。米芾在《畫史》中說:“賞鑒家謂其篤好,遍閱記錄,又復心得,或自能畫,故所收皆精品。近世人或有貲力,元非酷好,意作標韻,至借耳目于人,此謂之好事者。”用今人的話說就是:鑒賞家是收藏加充實才學、展示才華;好事者是收藏加聚斂財富、炫耀財力。當今之世,人心浮躁,久而久之,勢必會造成部分人道德淡化,利義失衡。所以,我們希望多一些有學術修養(yǎng)與道德修養(yǎng)的收藏家,真正把傳承、探索和研究古今藝術品的事情做好。收藏的根本,是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萬萬不可被利益驅動而毀了金身。而就目前收藏理論研究來看,本書是一本實物和文字資料詳實、考據分析深入、論述豐富精彩、研究范圍廣博的硯學專著,是近年來收藏和硯學研究領域的一大看點。本書做為非專業(yè)人士的收藏和研究成果,既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理論功底,也是人們收藏與鑒賞水平普遍進步提高的一個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