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懼怕死亡,猶如孩童懼怕黑暗,而且當小孩聽到的鬼怪的故事越多,他們對這種恐懼也會加劇,成人也是這樣。當然,把死亡看作是罪孽的報應和通向另一個世界的旅程,則是神圣和富有宗教的;但是恐懼死亡,將死亡看作是人對大自然的被迫獻祭,從而心生恐懼,則是愚弱的。然而,在宗教的沉思中有時亦雜有虛妄和迷信。但是,在那種宗教的沉思中,有時卻混雜著虛榮和迷信。在一些天主教修道士關于禁欲的靈修書籍中,你可以看到這樣一種敏感的部位。因此,有人僅以智者和凡人的身份說過一句至理名言:“伴隨著死亡所帶來的痛苦比死亡本身更令人生懼。”這是指臨死前的呻吟與痙攣、慘白的面目、親友們的悲號、喪服及葬禮,諸如此類都把死亡的過程襯托得異??植?。值得注意的是,人的內心并不是真的如此脆弱,以至于不能克服和控制對死亡的恐懼。人心中有許多種感情,其強度足以使人戰(zhàn)勝死亡——仇愾之心能壓倒死亡,熱烈的愛情敢藐視死亡,榮譽感使人獻身死亡,巨大的哀痛使人撲向死亡;而怯懦軟弱卻會使人在死亡還沒有到來之前心靈就死了。不僅如此,我們在書中還讀到奧陶大帝自殺之后,他的許多臣仆出于對他的同情和忠誠而甘愿為他殉身。此外,塞內加還補充了一個不怕死的原因:“厭倦和苛求也會使人自殺,乏味和空虛能致人于死地,盡管一個人既不英勇也不悲慘。”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死亡是無法征服那些偉大的靈魂的。他們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依然若無其事一般。在奧古斯都大帝的彌留之際,他唯一關注的只是愛情,他向妻子致意說:“永別了,利維婭,請你終身不要忘記我們的過去!”提比略則根本不去理會死亡的逼近,正如史學家塔西佗所說:“他雖然體力日漸衰退,但他的智慧卻敏銳如初?!表f斯巴薌臨死時還在說笑,他坐在一個凳子上說:“我想我要成仙了?!奔訝柊陀⒂戮土x前曾對那些政客說:“砍罷!如果這對羅馬人民有益的話!”一邊說著一邊伸頸就死。塞提米爾斯·塞維魯直到死前還仍惦念著工作,他說:“假如還需要我做什么,就快點拿來吧,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諸如此類,視死如歸者,大有人在。那些畫廊派的哲學家把死亡看得極其嚴重,并且由于他們對死亡所做的準備工作過于隆重,所以使死在人看起來更為可怕。而有人說得很絕:“生命的終結乃是自然的恩惠之一?!鄙退蓝际且环N自然現(xiàn)象。一個嬰兒的出生也許與死亡同樣痛苦。人在熱切的追求中死亡,有如在血液正熱的時候受傷一樣,當時是不覺得痛楚的。所以當人們下定決心,一心向善時,是感覺不到死亡的恐怖的。人生最美好的挽歌,莫過于當你獲得了有意義的結果和期待時所說的那樣:“主啊,如今請你讓你的仆人安然離去?!碑斎?,死還是一種解脫,它能夠使你消除塵世中的諸多煩惱。它還能打開名譽之門,熄滅妒忌之心——“那些生前受人妒羨的人,死后將為人類所敬仰?!盤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