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一書描寫的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反抗官軍、殺富濟貧的故事是有歷史根據的?!端问贰泛兔耖g都早有說法,尤其是民間說書人的段子中,有不少關于宋江、李逵、魯智深及林沖、武松的故事。元代戲劇舞臺上也有這些英雄的形象和殺富濟貧、伸張正義的傳奇。這些都是《水滸傳》成書后能聲譽鵲起,名垂青史的基礎?!端疂G傳》的故事情節(jié)可以這樣概括:梁山好漢在經過劫生辰綱、鬧江州、三打祝家莊、打曾頭市至排座次為事業(yè)的頂點,以后鬧東京、敗童貫、敗高俅、受招安、征遼、征田虎王慶方臘、功成被害,至魂聚蓼兒洼為終點。受招安前是梁山英雄發(fā)展壯大的歷程,受招安后是為國盡忠,損失殆盡的悲劇,貫穿始終的,是一種在特殊歷史環(huán)境下的“忠君救國”思想和具有濃郁平民色彩的英雄主義精神。其實,《水滸傳》所展示的正是宋朝宣和年間的現實生活,是這種“官逼民反”的黑暗現實,構成了該書的基本內容。而在每一個好漢個人身上,支配其行為的則是凝聚著平民道德傾向的英雄主義精神:嫉惡如仇,殺富濟貧,講究義氣,好武疏財等。這些品質正是當時社會平民百姓所景仰的最高道德境界。正因如此,李逵、林沖、魯智深、武松才會這樣受人喜愛,家喻戶曉,被看作“活佛”?!端疂G傳》在藝術上達到的成就是空前的。它給讀者印象最深刻、最強烈的,是塑造了一批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讀了小說,這些人物就會在你的眼前活起來,果敢剛烈的武松、仗義行俠的宋江等。清代文學評論家金圣嘆說:“《水滸》所敘,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這話說得很準確?!端疂G傳》的語言也堪稱爐火純青。它繼承了宋元話本的傳統(tǒng),以北方口語為基礎,千錘百煉出生動的、極富表現力的、異常豐富多彩的文學語言。敘述情節(jié)時,它平實樸素,用白描手法勾畫,在具體細節(jié)上雕琢。在對話上,則突出其個性,使人物的語言與性格、身分、地位、處境相協(xié)調。往往是一句話、一個詞便畫龍點睛地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風貌。正是因為此,它才能千百年來長盛不衰,為歷代讀者所喜聞樂見,甚至許多形象和語言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