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顏之樂”源自《論語》中《雍也》篇和《述而》篇:孔子稱贊弟子顏子雖然“簞瓢陋巷”生活貧窮,卻“不改其樂”;又自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睘楹卧凇叭瞬豢捌鋺n”的環(huán)境下顏子卻能“不改其樂”呢?他們“樂”是樂什么呢?在國學中“孔顏之樂”是關乎人生境界和修養(yǎng)的問題,雖源自《論語》,可是最早直接提出這個問題的是宋初的周敦頤,也就是從那時起,思想家們才開始熱烈討論該問題。本書在全面梳理、總結資料的基礎上,對宋明理學中的“孔顏之樂”論進行了辨析、闡釋,進而對整個傳統(tǒng)儒學的“孔顏之樂”論,以及它對古人和現代人提升精神境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做出了富有創(chuàng)見的論述,是一篇優(yōu)秀的博士論文。宋明理學中的“孔顏之樂”問題是人生精神境界的問題,是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也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最具特色的一個問題,然而對此問題的研究卻并不深入,并不系統(tǒng)。雖然也有一些學者作過一些工作,但是這些工作都只是零碎的淺層探索,并沒有系統(tǒng)地研究,沒能深入地揭示這一理論問題內在的發(fā)展線索,更沒有進一步地探究其在宋明理學中、在整個儒學中、乃至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更無須說去分析“孔顏之樂”論的現代價值。本書正是力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宋明理學中的“孔顏之樂”問題作系統(tǒng)的探索。該書內容全面,資料豐富,論述嚴謹,剖析深入,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