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進補,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各種補藥、肉類或山珍海味。其實,我們常吃的五谷雜糧也是很好的“補藥”。中醫(yī)有“藥食同源”的說法,五谷雜糧也可用來防治疾病,既經濟實用,又沒有副作用。“五谷雜糧”的說法有相當久遠的歷史,中國人以谷物為主的飲食習慣已經沿襲了數(shù)千年,早在2000年前的《黃帝內經》一書中,就提出了“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通常人們認為稻米和小麥是細糧,雜糧就是指除此以外的其他糧食,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五谷雜糧”其實是個大家庭,包括了多種谷類和豆類食物,比如:小米、玉米、糙米、蕎麥、大麥、燕麥、甘薯、黑豆、蠶豆、綠豆、豌豆,等等。過去雜糧是一種口感粗糙的“淘汰食品”,是困難時代的“象征物”,但是現(xiàn)在它已蛻變成一種時代的營養(yǎng)新寵。目前,全世界的營養(yǎng)學家都一致認為,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過多動物性食物的飲食結構相比,中國人把日常食物區(qū)別為主食和副食,以主食為主、以副食為輔的飲食結構模式是先進的,不但營養(yǎng)、有利健康,而且有利于節(jié)省能源、保護環(huán)境。但是以主食為主、副食為輔的原則還只是個基礎,更重要的是兩者的比例控制。如何使主食和副食,或者說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的攝入比例維持在一個適當?shù)乃?,既能避免營養(yǎng)不足,又能防止營養(yǎng)過剩,是非常重要的。本書詳細分析了每種食材的營養(yǎng)與功效、飲食宜忌和適用量,并通過豐富的菜例科學地指導人們如何吃雜糧、吃多少有益。我們希望大家能從本書中學習到科學的飲食習慣,合理地調整自己的飲食,擁有更加健康的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