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緒論
一、物理化學的任務和內容
二、物理化學的研究方法和學習要領
三、物理化學在國民經濟及醫(yī)藥中的應用
第一章 熱力學第一定律
第一節(jié) 引言
一、熱力學的研究對象
二、熱力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節(jié) 熱力學基本概念
一、體系和環(huán)境
二、體系的性質
三、熱力學平衡態(tài)和狀態(tài)函數(shù)
四、過程和途徑
五、熱與功
第三節(jié) 熱力學第一定律
一、內能
二、熱力學第一定律
三、焓
四、可逆過程及最大功
五、熱容
六、熱力學第一定律對理想氣體中的應用
第四節(jié) 熱化學
一、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二、熱化學方程式
三、熱效應的測量
四、蓋斯定律
五、反應熱效應的計算
六、反應熱與溫度的關系
習題
第二章 熱力學第二定律及化學平衡
第一節(jié) 自發(fā)過程的共同特征
第二節(jié) 熱力學第二定律
一、熱力學第-定律的表述
二、卡諾循環(huán)和熱機效率
三、熵
四、熱力學第三定律和規(guī)定熵
第三節(jié) 吉布斯能和亥姆霍茲能
一、吉布斯能
二、亥姆霍茲能
三、過程方向及限度的判據(jù)
四、熱力學函數(shù)間的關系
五、△G的計算
第四節(jié) 化學勢
一、化學勢
二、氣體的標準態(tài)及化學勢
三、溶液的標準態(tài)及化學勢
第五節(jié) 化學平衡
一、化學反應的方向及平衡條件
二、化學反應的等溫方程式和平衡常數(shù)
三、平衡常數(shù)的測求
四、溫度對平衡常數(shù)的影響
習題
第三章 相平衡
第一節(jié) 相平衡的基本概念
一、相
二、物種與物種數(shù)
三、組分與組分數(shù)
四、自由度
第二節(jié) 相律
第三節(jié) 水的相圖
第四節(jié) 克勞修斯一克拉貝龍方程
第五節(jié) 簡單低共熔混合物的固液體系
一、簡單低共熔相圖
二、杠桿規(guī)則
三、相圖應用舉例
第六節(jié) 生成穩(wěn)定化合物的體系
第七節(jié) 部分互溶的雙液體系
第八節(jié) 二組分理想溶液的氣-液平衡體系
一、理想溶液的p-x圖
二、理想溶液氣-液平衡的p- x和T——x相圖
第九節(jié) 實際溶液對理想溶液的偏差
一、一般正偏差和一般負偏差
二、最大正偏差和最大負偏差
三、實際溶液的P-x和T-x相圖
第十節(jié) 精餾原理
一、簡單蒸餾
二、精餾
第十一節(jié) 完全不互溶的雙液體系一——水蒸氣蒸餾
第十二節(jié) 三角形坐標的組成表示法
第十三節(jié) 部分互溶的三液體體系
一、部分互溶的三液體體系相圖
二、萃取分離
第十四節(jié) 三組分水鹽體系
一、相圖分析
二、鹽類純化
習題
第四章 電化學
第一節(jié) 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質
一、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機理
二、法拉第定律
第二節(jié) 離子的電遷移和離子遷移數(shù)
一、離子的電遷移
二、離子的遷移數(shù)
第三節(jié) 電解質溶液的電導
一、電導
二、電導率
三、摩爾電導率
四、電導率和摩爾電導率的計算
五、摩爾電導率與濃度的關系
六、離子獨立運動定律和離子摩爾電導率
第四節(jié) 電導的測定及其應用
一、電導的測定
二、電導測定的應用
第五節(jié) 強電解質溶液理論簡介
一、溶液中強電解質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系數(shù)
二、離子強度
三、強電解質溶液理論——離子互吸理論
第六節(jié) 可逆電池電動勢
一、原電池
二、可逆電池和不可逆電池
三、標準電池
第七節(jié) 可逆電池的熱力學
一、由可逆電池電動勢計算電池反應的△rGm
二、由電動勢E及其溫度系數(shù)計算電池反應的△rSm和△rHm
三、計算電池可逆放電反應過程中的熱
四、可逆電池電動勢E與參加反應各物質活度的關系
第八節(jié) 電極電勢與電池電動勢
一、電動勢產生的機理
二、電極電勢σ
三、原電池電動勢的計算
第九節(jié) 電極種類與電池類型
一、電極的種類
二、電池的類型
第十節(jié) 電動勢測定的應用
一、電池電動勢的測定
二、電池電動勢測定的應用
第十一節(jié) 電極的極化作用和超電勢
一、分解電壓
二、電極的極化作用
三、超電勢和極化曲線的測定
習題
第五章 化學動力學
第一節(jié) 反應速率
一、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
二、反應速率的測定
第二節(jié) 速率方程和反應級數(shù)
第三節(jié) 基元反應與反應分子數(shù)
一、基元反應
二、反應分子數(shù)
三、質量作用定律
第四節(jié) 簡單級數(shù)的反應
一、一級反應
二、二級反應
三、零級反應
四、準級數(shù)反應
第五節(jié) 反應級數(shù)的確定
一、積分法
二、半衰期法
三、微分法
第六節(jié) 溫度對反應速率常數(shù)的影響
一、范特荷夫規(guī)則
二、阿侖尼烏斯經驗公式
三、活化能
四、藥物有效期的預測
第七節(jié) 典型的復雜反應
一、對峙反應
二、平行反應
三、連續(xù)反應
第八節(jié) 鏈反應
一、鏈反應的特點
二、穩(wěn)態(tài)近似、平衡近似與速控步
三、H2與Cl2的反應
第九節(jié) 光化反應
一、光化學基本定律
二、光化反應的速率方程
第十節(jié) 溶液中的反應
一、溶劑對速率常數(shù)的影響
二、偶遇、碰撞及籠效應
三、溶劑化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四、離子強度對速率常數(shù)的影響——原鹽效應
第十一節(jié) 催化反應
一、催化劑與催化作用
二、酸堿催化
三、酶催化作用
第十二節(jié) 反應速率理論簡介
一、簡單的碰撞理論
二、過渡態(tài)理論
習題
第六章 表面現(xiàn)象
概述
第一節(jié) 表面積、表面吉布斯能、表面張力
一、表面積和比表面積
二、表面吉布斯能和比表面吉布斯能
三、表面張力
四、影響表面張力的因素
第二節(jié) 鋪展與潤濕
一、液體的鋪展和鋪展系數(shù)
二、固體的潤濕——楊氏方程
第三節(jié) 曲面的物理性質
一、彎曲液面的附加壓力和毛細現(xiàn)象
二、粒子大小與物理性質
第四節(jié) 溶液表面的吸附
一、溫線
二、吉布斯(Gibbs)吸附公式
三、表面活性物質在吸附層的定向排列
第五節(jié) 表面活性物質
一、表面活性物質(表面活性劑)的種類
二、表面活性物質的基本性質
三、表面活性劑的幾種重要作用
第六節(jié) 固體表面的吸附
一、吸附現(xiàn)象的本質
二、吸附曲線
三、單分子層吸附理論
四、多分子層吸附——BET吸附理論簡介
第七節(jié) 固體在溶液中的吸附
一、吸附量的測定
二、吸附等溫線
三、吸附應用簡介
四、常用吸附劑
習題
第七章 膠體
第一節(jié) 分散系分類及其膠體的基本特性
一、分散系的分類
二、膠體分散系分類
三、膠體的基本特性
第二節(jié) 膠體的制備與凈化
一、分散法
二、凝聚法
三、膠體的凈化
第三節(jié) 膠體的動力性質
一、布朗運動和擴散
二、沉降速度與沉降平衡
三、離心沉降與沉降平衡
第四節(jié) 膠體的光學性質
一、光的散射與雷利公式
二、顯微鏡與電鏡測定粒子大小
第五節(jié) 膠體的電學性質
一、電動現(xiàn)象
二、雙電層結構和電勢
三、電勢的測定
第六節(jié) 溶膠的穩(wěn)定和聚沉
一、膠團結構
二、溶膠的穩(wěn)定與聚沉
三、溶膠穩(wěn)定理論
第七節(jié) 高分子溶液的形成與性質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結構特點及其柔順性
二、高分子溶液的形成
三、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特性
第八節(jié) 高分子化合物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
一、數(shù)量平均相對質量(簡稱數(shù)均相對分子質量Mn)
二、質量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簡稱質均相對分子質量Mw)
三、Z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簡稱z均相對分子質量Mz)
四、粘均相對分子質量Mv
第九節(jié) 高分子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
一、粘度法
二、滲透壓法
三、離心沉降法
第十節(jié) 高分子電解質溶液
一、高分子電解質溶液分類
二、高分子電解質溶液的電性
三、高分子電解質溶液的電粘效應
四、鹽析作用
五、唐南平衡
第十一節(jié) 高分子溶液的流變性
第十二節(jié) 凝膠
一、凝膠的形成
二、凝膠的分類
三、凝膠的性質
第十三節(jié) 乳狀液和泡沫
一、乳化與破乳
二、發(fā)泡與消沫
習題
附錄1一些物質在101.325kPa下的摩爾等壓熱容
附錄2 一些物質的熱力學函數(shù)(p=101.325kPaT=298.15K)
附錄3一些有機物的標準摩爾燃燒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