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今追昔,難免讓人感慨良多。編者在上海史這塊園地躑躅有年,深知這是一個大可徜徉的海。因此以一百年前后為限,選取了9份材料供讀者探視一下一百年前的上海究竟是一副什么模樣,其重點,大致偏于社會文化方面。李平書的《論上?!?,大概可以視為當時上海紳商審視上海后得出的最大膽的結論。《曾少卿留別天下同胞書》則是一位曾經勇敢地投入反帝運動而又激流勇退者自白,從中頗可以窺視剛剛成形的中國資產階級的一種心態(tài)。上海是一個移民社會,《四明公所總經理沈洪賚啟事》則為我們提供了一份難得的上海寧波人生活、奮斗的實錄。上海曾經是近代中國的文化重鎮(zhèn),《上海石印業(yè)之發(fā)展》和《論中國教科書史書》分別從外國人和中國人的視角,特別是后者,更以親歷者的角度,向我們展現了上海文化的一角。或許讀者會對《海上竹枝詞》、《滬游夢影錄》、《申江百詠》感到興趣。如果真是這樣,編者將會非常滿足。那里展示的社會百態(tài),是很難從正兒八經的歷史教科書中知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