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歷史、社會和民族的責任感使我完成了這部《論語新編》。編者對《論語》原著重作合理編排,并兼取古今各家的注釋,融之以自己的見解,旨在使這一著作能成為準確精當,俗雅共賞,更便于人們研修的讀本。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魯國人。雖曾官至魯國的大司寇,但他的一生主要是在從事教育和整理文化典籍。他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一。他溫、良、恭、儉、讓的處世態(tài)度,仁、義、禮、智、信的道德素養(yǎng),"學而不厭,不知老之將至"的求真精神,對三千弟子睿智而深沉的諄諄教誨,不與不仁者合作的堅定立場,敢于與強暴作斗爭的無畏氣概,恪盡職守的敬業(yè)精神,富民教民的治國思想,奉獻社會至死方休的執(zhí)著追求,培養(yǎng)出一代代的志士仁人和民族精英,形成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由于時代的局限,孔子的思想也有其負面的成分,然而瑕不掩瑜,正面的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