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周期亦譯作經濟循環(huán)或商業(yè)循環(huán),意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周期性出現的經濟擴張與經濟緊縮交替更迭、循環(huán)往復的一種現象。自1825年英國爆發(fā)了第一次周期性經濟危機以來,經濟危機和經濟周期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為了避免危機帶來的巨大破壞作用,人們開始積極尋找消除危機的方法。經濟學家對經濟周期的研究已經有相當長的歷史,他們從各自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多種經濟周期理論。 總體上看,經濟周期理論研究可以分為三大板塊:一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經濟周期理論。馬克思、恩格斯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的角度,從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本身去尋找經濟周期產生的根源,揭示了周期各階段更迭的機理及危機產生的物質基礎。他們認為,正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時而尖銳、時而緩和的交替運動,使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表現為周期性。即使在今天,這些觀點對我們認識經濟周期仍然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二是西方經濟學中的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周期是西方經濟理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美國經濟學家西蒙·庫茨涅茲、瑞典經濟學家繆達爾、英國經濟學家哈耶克、關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盧卡斯以及基德蘭德和普雷斯科特等人分別因為從經濟增長、貨幣理論、理性預期等不同的角度展開對經濟周期的研究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三是前蘇聯(lián)經濟學家的經濟周期理論。前蘇聯(lián)的經濟學家們對經濟周期做出了一系列論述并發(fā)表了許多著作。他們也用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來論述經濟周期問題。但由于其所處的特殊歷史條件,他們在對歐關各國經濟周期現象的研究中主要側重于揭露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