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心手背》手心手背是孩提時代玩的一種游戲,這種游戲保護的是多數(shù)而淘汰的是少數(shù),至于在關鍵時刻伸出的是手掌的哪一面,卻是無人追究的。立場時時在調整,審時度勢,再加上一點冒險心理,使此種游戲延續(xù)不絕。游戲的結果只有兩種可能:與眾相同者的僥幸逃脫和與眾不同者的沮喪出局。但是不論現(xiàn)實怎樣殘酷和荒謬,正直的思想者心中依然會維護自己的準則。畢竟,思想的懶惰和偷機取巧、排斥異端的行徑是文化的敵人,不可能達到文化的啟蒙作用。在任何時候,文人都應努力以自己的方式說自己的話。我贊賞作家史鐵生的態(tài)度。這位歷經苦難的智者說:“由于我的出生,世界開始以一個前所未有的角度被觀察,歷史以一個前所未有的編排被理解,意義以一次前所未有的情感被詢問。盡管這對他人來說是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對歷史來說是一個完全可以忽略的小小顫動,但那是我的全部——全部精神際遇的嚴峻。”(《私人大事排行榜》,見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史鐵生散文》)這與其說是一種智慧,不如說是面對個體生命的一種宗教般的虔敬。這種宗教般的虔敬使我們對生命有了更高的要求。感謝上帝,使每個人都擁有屬于自己的頭腦。使個人獲得價值并為歷史灌注靈性的,只有頭腦。我不敢自稱思想者,但是我至少可以算作一個觀察者。不論我們在現(xiàn)實中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精神姿態(tài),跳出思維的框子、維護個人的觀察與思考方式是一個起碼的前提。我有理由相信,世界因我的出現(xiàn)而多了一層意義,多了一種解釋。我沒有浪費上帝分配給我的那一點財產——眼睛、心靈和大腦,并努力使思考成為一種習慣。本書便是個人的生命系統(tǒng)活動留下的痕跡。它們十分零散,這些零章斷簡,然而無邊的大陸正是靠零散的足跡連接起來的。本書可以說是在無意中完成的,但是這些零星的時光卻將我的生命串連成一個生動的整體,我眼中的世界也在這種探尋中誕生出一個共同的主題。本書共三冊,其余兩本是《改寫記憶》、《禁欲時期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