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跨北緯22°02′~24°50′,東經99°09′~102°19′之間,北回歸線經墨江縣城穿城而過,縣城西登高架上,建有我國大陸唯一的“北回歸線標志圖”。思茅市東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玉溪市,南連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北沿瀾滄江與臨滄市分界,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東北靠楚雄彝族自治州,東南與越南、老撾接壤,西南與緬甸為鄰,國境線長468.29公里。轄普洱、墨江、景東、鎮(zhèn)沅、景谷、江城、瀾滄、西盟、孟連、翠云10縣區(qū)。市府所在地思茅市翠云區(qū),位于云南南部,距省會昆明568公里。全區(qū)總面積44221.34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2000年)2260000人,有漢、哈尼、彝、拉祜、佤、傣、布朗、回、白、瑤、壯、苗、傈僳等14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343559人,占總人口60.72%。到2004年全市有茶園面積63萬畝,年產茶2萬余噸,產值近3億元。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處北緯21°10′~22°40′,東經99°55′~101°50′之間,東面與思茅市江城縣、市轄翠云區(qū)相連,西北面與思茅市瀾滄縣為鄰,東南、西南面與老撾、緬甸接壤,國境線長966.3公里,轄景洪市、勐海、勐臘三縣市。自治州府所在地景洪,距省會昆明730公里。全州總面積19112.5平方公里,全州人口(2000年)993000人,有傣、漢、哈尼、拉祜、布朗、彝、基諾、瑤、佤、回、白、景頗、壯等14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2000年)993000人,占總人口74.69%。1999年全州有茶園面積29萬畝,年產茶22萬擔,產值1.25億元。思茅市境內山脈連綿,哀牢山、無量山、怒山南段余脈(大黑山、西盟山)由北向南,縱貫全境。哀牢山、無量山為云嶺山脈的分支,從景東入境后平行南下,穿境走向東南,山脈一般高度為海拔2000~3000米,哀牢山阻擋了東部冷空氣侵入,是形成思茅市氣候溫和、熱量豐富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黑山、西盟山分別處于瀾滄、西盟縣境,為怒山南段臨滄大雪山的南伸余脈,從東北走向西南,這三大山脈遙相對峙,平行而下,越往南距離越大,起伏越緩。水系由紅河、瀾滄江、怒江三大水系的100多條支流分布在崇山峻嶺之中,有李仙江、瀾滄江、南卡江等。氣候主體為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各年平均氣溫在15.3℃~20.2℃之間。種植普洱茶的10縣市茶區(qū)宜茶土壤有:磚土壤、赤土壤、紅壤、黃棕壤、酸性紫色土等五類,計5940萬畝。野生茶分布在海拔1830~2530米之間的黃紅壤、黃棕壤山地,栽培茶樹在海拔600~2500米的宜茶土壤上均有分布。西雙版納州的山脈屬怒山、無量山脈的尾梢,兩山以瀾滄江相隔,縱橫全境,自北傾斜南下,漸向東南兩翼擴散,呈帚狀分布,瀾滄江以西的新火山、粘天嶺、勐宋山、南糯山、帕岔山、龍洞山、班發(fā)山、巴亮山、南洞山等,屬怒山的余脈;瀾滄江以東的基諾山、營盤山、孔明山、白馬山、聚風山、茅草山、野牛洞山等屬無量山余脈,主要河流為瀾滄江,發(fā)源于青海高原、流入云南,經思茅市、西雙版納州出國境后稱湄公河。西雙版納州高溫多雨,干濕季分明而四季不明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兼有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的特點,年平均氣溫在18℃~22℃之間。種茶土壤以紅黃土壤較多,酸性土壤分布較廣。種茶區(qū)域主要在勐海的南糯山、巴達、西定、布朗山,景洪的基諾山、大渡崗,勐臘的倚邦山、易武山等山區(qū)和勐海、勐混、勐遮、勐旺等壩區(qū)的丘陵地帶。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