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在選擇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我國面臨的重要課題是:我國應該選擇什么樣的資源配置方式。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能夠選擇的資源配置方式只有兩種,即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相比,現代市場經濟的資源配置效率明顯要高。這是我國選擇市場經濟的根本依據。這種選擇是以鄧小平理論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結合起來,是一個創(chuàng)舉。公有制與市場經濟能否兼容,它們之間是否存在矛盾,如果存在矛盾是否可以調和、解決?對此,必須做出明確的回答。人中國的實踐看,離開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離開市場經濟,就不可能實現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經濟關系,就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只能導致普遍的社會貧窮,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人理論上分析,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即商品經濟是內生于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而不是外加于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在社會主義公有制下,仍然存在著“勞動是謀生的手段,,的現實,決定了公有制下的勞動者也存在著經濟利益差別,而勞動者又是在具體的企業(yè)就業(yè)的,這又決定了全民所有制企業(yè)之間存在著不同的經濟利益,企業(yè)要計算并實現這種經濟利益,就奎須進行商品生產和通過市場進行商品交換,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發(fā)展起來就形成了市經濟??傊瑸榱藢崿F社會主義公有制下勞動者不同的經濟利益要求,就必須發(fā)展市場至濟。當然,公有財產的不可分割性、公有財產收益的非壟斷占有性,以及公有制下勞動權利的平等性等,與市場經濟下明晰產權、按要素分配、勞動力成為商品等要求,表面上存在著矛盾。如果處理不當,社會主義的原則與市場經濟的要求就難以協(xié)調。但是,通過相應的改革和制度建設,這種表面上的矛盾是可以解決的。其中,實現社會主義公有制與市場經濟兼容的關鍵是在明晰產權中實現原始的終極所有權與法人所有權分離,推進國有企業(yè)改革,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尋求公有制新的實現形式,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