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軟件與程序設計C/C++及其相關μC/OS ARM移植要點詳解

μC/OS ARM移植要點詳解

μC/OS ARM移植要點詳解

定 價:¥26.00

作 者: 黃燕平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應用叢書
標 簽: 嵌入式計算機

ISBN: 9787810777254 出版時間: 2005-11-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6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本書適合的讀者是對ARM微處理器有一定了解,對嵌入式內核有一定了解和對嵌入式產品開發(fā)有一定經(jīng)驗的讀者。對于從事嵌入式產品開發(fā),特別是基于ARM的嵌入式產品開發(fā)的項目經(jīng)理、體系結構設計師、設計師、代碼開發(fā)工程師、測試工程師,解決實際問題有一定的幫助。本書內容內容共7章,各章主題如下:第0章為嵌入式環(huán)境的選擇,對嵌入式產品開發(fā)中常見的芯片、軟件方案進行了簡單比較分析。第1章為OS內核概念,包括ARM微處理器特性、內核結構基礎等重要概念的詳細說明。它是本書中非常重要的一章。第2章為μC/OSII移植過程,是在常見ARM微處理器上移植μC/OSII的代碼詳解。第3章為代碼組織及功能設計,把嵌入式產品的設計從簡單移植的角度擴展到內核整體體系結構設計及功能組件組織的角度并引入一個有益的、重要的COS組件方法。它是本書中篇幅最長的一章,也是最重要的一章。第4章為μRtosV1.0代碼說明,介紹一種硬實時分層調度體系結構的嵌入式內核產品。第5章為ARM開發(fā)環(huán)境,解答軟件開發(fā)工具使用中的一些常見問題。第6章為軟件工程簡述,對嵌入式產品開發(fā)中的軟件項目管理中的要點進行了探討,討論了一些如何提高產品品質的技術知識。前言隨著國內工業(yè)化、數(shù)字化的步伐加快,嵌入式開發(fā)在IT行業(yè)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中國成為“世界制造中心”甚至“設計中心”的趨勢,必然導致對小型數(shù)字控制系統(tǒng)的需求越來越大。在嵌入式系統(tǒng)開發(fā)方面,最核心的技術就是微處理器芯片和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其中在微處理器芯片方面,ARM已經(jīng)給出了比較理想的一個答案;而在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方面,適合國內發(fā)展方向的解決方案以及系統(tǒng)基礎結構方面并不理想。風河公司的VxWorks操作系統(tǒng)成本高,結構復雜,不適合小型應用。微軟公司的WinCE操作系統(tǒng)更適合民用、便攜式娛樂設備等。開源的Linux操作系統(tǒng)體系結構同樣復雜,產品化和商業(yè)化程度不夠,即使在Linux本來的PC目標環(huán)境下,也難尋理想的技術支持,更不用說嵌入式環(huán)境下的Linux。這方面的弱勢對批量生產、大規(guī)模、長時間運行使用的工業(yè)化產品來說是致命的。另外,在以上討論的這3種系統(tǒng)中,只有VxWorks是硬實時操作系統(tǒng),而WinCE和Linux是非硬實時操作系統(tǒng)。在這種情況下,類似于μC/OSII的小型硬實時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內核具有低成本、易控制、小規(guī)模、高性能的特性,因而有相當好的發(fā)展前景。但是這類系統(tǒng)的基礎較為薄弱,面臨產品化和商業(yè)化程度不夠的局面。采用此類系統(tǒng)進行產品開發(fā)需要仔細分析和設計,否則也很難真正滿足工業(yè)產品生產的要求。本書正是針對這種情況,在ARM微處理器環(huán)境下,針對商業(yè)化、產品化環(huán)境的嚴格要求,設計、構造了一種硬實時嵌入式內核體系結構。當然,真正的商業(yè)化、產品化的嵌入式內核既需要這種能夠滿足高標準要求的體系結構設計基礎,又需要嚴格的產品化軟件開發(fā)測試過程。只有理論基礎與工程實踐完整地結合,才能產生真正經(jīng)受得起考驗的,能夠滿足工業(yè)化生產,能夠在各種環(huán)境下穩(wěn)定運行并確保達到設計目的的產品。從這個角度考慮,僅僅拿來一個操作系統(tǒng)內核并開發(fā)應用產品很難完全滿足這種要求。必須要對內核的設計思路進行仔細的考慮和驗證,對應用的可選開發(fā)設計方法進行審慎的評估,并配合真正工業(yè)化的項目開發(fā)管理辦法,才能保障產品達到要求。本書中提到的μRtosV1.0內核,正是作者及其所在團隊按照以上精神付出巨大努力嚴格設計、測試的產品。該內核的體系結構設計思路在本書中有充分詳細的解釋和說明。另外,μC/OSII是讀者在市面上可以方便獲得的一種“半開源”的操作系統(tǒng)內核。本書針對該內核在ARM下的移植以及與本書所述內核體系結構的關系及比較,進行了詳細解說。通過對比,既方便μC/OSII的愛好者、使用者學習掌握μC/OSII內核,同時又在對比分析過程中,使讀者掌握μC/OSII和μRtosV1.0內核各自的詳細特征、特點,方便讀者在此基礎上開發(fā)設計出更好的嵌入式系統(tǒng)產品。作者2005年7月25日

作者簡介

暫缺《μC/OS ARM移植要點詳解》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1章 Pro/ENGINEER Wildfire 2.0 基礎知識 1
1.1 Pro/ENGINEER Wildfire 2.0系統(tǒng)簡介 1
1.1.1 Pro/ENGINEER的參數(shù)化技術特點 2
1.1.2 Pro/ENGINEER Wildfire 2.0的主要特色及常用模塊 2
1.2 特征概述及分類 3
1.2.1 特征概述 4
1.2.2 特征分類 4
1.3 鼠標功能 5
1.3.1 一般功能操作 5
1.3.2 特殊功能操作 5
1.3.3 特征編輯 6
1.4 小結 6
第2章 Pro/ENGINEER Wildfire 2.0 模具設計基礎 8
2.1 型腔模具的相關知識 8
2.1.1 型腔模具的特點、分類及典型結構 8
2.1.2 壓鑄模有關知識 9
2.1.3 注射模有關知識 11
2.2 Pro/ENGINEER Wildfire 模具設計相關概念 13
2.2.1 設計模型 13
2.2.2 參考模型 13
2.2.3 工件模型 13
2.2.4 模具模型 13
2.2.5 分型面 14
2.2.6 拔模斜度 14
2.2.7 收縮率 14
2.2.8 模具體積塊 15
2.2.9 模型組件 15
2.2.10 鑄件 15
2.3 Pro/ENGINEER Wildfire 模具設計環(huán)境 15
2.3.1 模具設計環(huán)境的進入 15
2.3.2 模具設計環(huán)境的菜單管理器 16
2.3.3 模具設計環(huán)境的工具欄 18
2.3.4 模具組件的顯示與控制 19
2.4 小結 21
第3章 Pro/ENGINEER Wildfire 2.0模具設計基本過程 22
3.1 模具設計流程概述 22
3.2 模具模型的建立 23
3.2.1 設置工作目錄 23
3.2.2 創(chuàng)建新的模具設計環(huán)境 24
3.2.3 創(chuàng)建參考模型 24
3.2.4 加入工件 27
3.2.5 設定收縮率 29
3.3 澆注系統(tǒng)設計 29
3.3.1 流道設計 29
3.3.2 澆口設計 31
3.4 分型面設計 32
3.5 模具的拆分 36
3.5.1 模具體積塊的產生 36
3.5.2 模具型腔的生成 37
3.5.3 保存結果 37
3.6 試模 38
3.6.1 試模初步 38
3.6.2 定義名稱 38
3.6.3 檢驗結果 38
3.7 開模 39
3.7.1 關閉參考模型和工件模型 39
3.7.2 關閉參考基準 39
3.7.3 開模 40
3.8 小結 41
第4章 模具模型的創(chuàng)建 42
4.1 創(chuàng)建模具模型 42
4.1.1 界面的進入 42
4.1.2 參考模型的加入 44
4.1.3 工件模型的加入 46
4.1.4 收縮率的設定 48
4.1.5 模型組件的操作 49
4.2 實例訓練 51
4.2.1 實例1:以直接生成方式加入工件模型1 51
4.2.2 實例2:以裝配方式加入工件模型1 54
4.2.3 實例3:以直接生成參考模型的方式加入工件模型 58
4.3 小結 60
第5章 分型面的建立 61
5.1 分型面的概念及特征 61
5.1.1 分型面的概念 61
5.1.2 分型面的特征 61
5.2 分型面的形成 62
5.2.1 分型面形成界面的進入及相關菜單 62
5.2.2 分型面的定義 62
5.2.3 拉伸法創(chuàng)建分型面 64
5.2.4 復制法創(chuàng)建分型面 66
5.3 分型面的編輯 68
5.3.1 編輯的常用方法 68
5.3.2 編輯分型面的其他方法 73
5.4 實例訓練 76
5.4.1 實例4:無凹陷表面零件的分型面建立方法 76
5.4.2 實例5:有凹陷表面零件的分型面建立方法 80
5.4.3 實例6:有凹陷表面及破孔零件的分型面建立方法 85
5.5 小結 90
第6章 模具的分割 92
6.1 模具體積塊概述 92
6.2 利用分型面形成模具體積塊 93
6.2.1 菜單管理器 93
6.2.2 分割模具體積塊 94
6.3 直接形成模具體積塊 96
6.3.1 菜單管理器 96
6.3.2 利用聚合法形成模具體積塊 97
6.3.3 利用草繪法形成模具體積塊 99
6.4 用模具體積塊形成模具體積塊 101
6.5 模具體積塊的編輯 102
6.6 模具體組件的抽取 104
6.7 實例 106
6.7.1 實例7:名片盒蓋的模具體積塊及模具組件模型的創(chuàng)建 106
6.7.2 實例8:用聚合法形成撥輪零件模具體積塊 108
6.7.3 實例9:用草繪法創(chuàng)建撥輪零件的其他模具體積塊 112
6.8 小結 117
第7章 模具的檢測、試模與開模 119
7.1 模具檢測 120
7.1.1 模具分析 120
7.1.2 厚度檢查 121
7.1.3 投影面積 123
7.1.4 分型面檢查 123
7.1.5 模具開模 124
7.2 模具的試模 124
7.3 模具的開模 125
7.3.1 開模菜單 125
7.3.2 開模步驟 126
7.3.3 開模操作編輯 126
7.4 實例訓練 129
7.4.1 實例10:輪零件的試模與開模 129
7.4.2 實例11:名片盒蓋零件的試模與開模 131
7.4.3 實例12:撥輪零件的試模與開模 133
7.5 小結 136
第8章 模具設計綜合實例 137
8.1 實例13:跳棋子模具設計 137
8.1.1 制件外形設計 137
8.1.2 制件的模具設計 141
8.2 實例14:香水瓶罩模具設計 171
8.2.1 制件外形設計 171
8.2.2 制件的模具設計 177
8.3 實例15:電話機座模具設計 190
8.3.1 制件外形設計 190
8.3.2 制件的模具設計 234
8.4 小結 252
附錄 術語表 253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