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部系統(tǒng)、完整地介紹全息光學元件的成像理論、制造方法和廣泛應用的專著。全書由緒論和十二章內容構成,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敘述了全息光學元件成像的基本原理,近軸成像理論,光線追跡的概念和必要的坐標變換。第二部分介紹了全息光學系統(tǒng)的具體設計方法,成像理論及其補償方法,計算全息光學元件的編碼技術和制造方法,非球面計算全息光學元件和折衍混合光學系統(tǒng)。第三部分是全息記錄材料和記錄技術。第四部分重點介紹了全息光學元件的代表性應用。最后,簡要地介紹了目前國內外設計全息光學元件的主要光學設計軟件,為全息光學工作者未來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 本書對從事光學、光電子學、光通訊、光計算、全息光學研究和全息光學元件及系統(tǒng)制造的科技工作者有很好的參考價值。目錄 緒論1 參考文獻9 第1章全息光學的基本原理15 11衍射光學15 111光的相干15 112光的衍射17 113波帶片和衍射透鏡18 12光學全息的基本原理21 121基本概念21 122數(shù)學分析23 13全息圖的分類25 131振幅全息圖和相位全息圖26 132薄全息圖和厚全息圖28 133共軸全息圖和離軸全息圖30 134透射全息圖和反射全息圖32 135近場全息圖和遠場全息圖33 136傅里葉變換全息圖和針孔全息圖35 14全息光學元件的彎曲36 參考文獻38 第2章全息光學元件的近軸成像理論39 21點源全息圖和全息光學元件39 22全息光學元件的成像40 23全息光學元件的放大率43 231x方向上的橫向放大率mx43 232y方向上的橫向放大率my44 233z方向上的縱向放大率mz44 234橫向放大率與縱向放大率之間的關系44 235角放大率45 24全息光學元件的基點45 241焦點和焦平面46 242主點和主平面48 243節(jié)點和節(jié)平面48 244全息光學系統(tǒng)理想成像作圖法50 25全息光學元件的成像性質51 26薄光柵分解55 27全息光學元件的傳遞函數(shù)58 28全息光學元件的衍射效率59 281定義59 282透射全息光學元件的衍射效率61 283反射吸收全息光學元件的衍射效率63 29全息光學元件的消色差64 291橫向色差的補償65 292縱向色差的補償67 210低像差和高衍射效率70 211全息光學反射鏡72 參考文獻74 第3章全息光學設計的基礎理論77 31welford的矢量分析理論78 32全息光學設計中的坐標變換81 33全息光學設計中的光線追跡82 331全息光線追跡的一般形式83 332全息傅里葉變換透鏡的光線追跡85 333全息顯微系統(tǒng)的光線追跡89 34k矢量閉合分析法91 35全息光學元件的遞歸設計法94 351遞歸設計的基本概念94 352遞歸設計的基本分析96 36等效透鏡設計方法98 361基本概念99 362lukosz設計方法102 363fred設計方法107 364sweatt設計方法108 365chen設計方法115 37均方差優(yōu)化方法120 371最小均方差的概念121 372最佳光柵函數(shù)121 373光柵函數(shù)的近似解122 374設計舉例123 參考文獻124 第4章全息光學系統(tǒng)的設計127 41全息光束成形透鏡的設計127 411以靜態(tài)相位近似表達式為基礎的設計方法129 412以迭代傅里葉變換算法為基礎的設計方法130 42激光掃描儀中全息光學系統(tǒng)的設計132 43全息fθ透鏡的設計136 44厚全息光學元件的設計139 45準直全息光學元件的設計141 46紅外全息光學元件的設計143 47非球面全息光學元件的設計145 48多端面全息光學元件的設計150 49層疊式全息光學元件的設計154 410無像差全息光學元件的設計155 411其他類型全息光學元件的設計157 4111全息柱面透鏡158 4112多焦全息光學透鏡158 參考文獻158 第5章全息光學元件的像差161 51像差概述163 52全息光學元件的初級像差166 53全息光學元件的高級像差170 54曲面基板全息光學元件的像差系數(shù)174 55波長位移像差178 56消色差全息光學系統(tǒng)的二級色差180 57像差補償與平衡184 58無球差記錄和衍射效率之間的關系188 參考文獻189 第6章計算全息光學元件191 61計算全息光學元件編碼技術195 611概述195 612計算全息光學元件的基本性能197 613編碼方法分析198 614迭代編碼方法203 62計算全息光學元件的制造加工206 63非球面計算全息光學元件212 64子波變換和計算全息術217 641光學子波變換217 642基本的子波函數(shù)218 643應用于全息分析中的子波變換219 644計算全息元件的光學子波變換220 645cgh和jtc子波變換221 65二元光學223 651二元光學混合目鏡225 652二元光學混合微光物鏡227 653二元光學混合攝影物鏡228 參考文獻230 第7章全息光學元件的記錄材料233 71理想的全息記錄介質233 72全息記錄材料的分類236 73鹵化銀乳膠239 731材料的非線性242 732噪聲光柵245 733調制的非線性246 734波長和角度選擇性248 735調制傳遞函數(shù)249 74重鉻酸鹽明膠(dcg)252 741概述252 742dcg全息元件的形成機理255 743動態(tài)吸收257 744曝光特性258 745環(huán)境穩(wěn)定性260 746紅光敏感性260 75光致抗蝕劑乳膠262 751光致抗蝕劑全息底版的非線性263 752光致抗蝕劑的靈敏度263 753光致抗蝕劑底版的處理工藝264 754改善光致抗蝕劑記錄方法的一些建議265 76記錄紅外全息透鏡的塑料材料266 77有機全息記錄材料268 參考文獻271 第8章全息光學元件的記錄技術274 81記錄全息光學元件的基本步驟274 82記錄全息光學元件的主要設備277 821光學平臺277 822記錄光源278 823記錄光學系統(tǒng)280 83鹵化銀全息光學元件的處理工藝285 831agfagevaert 乳膠和kodak乳膠286 832鹵化銀底版的漂白289 833提高衍射效率的一些嘗試291 84重鉻酸鹽明膠全息光學元件的處理工藝296 841dcg底版的制作297 842使用硬化dcg全息底版的處理程序302 843提高亞甲蘭敏化重鉻酸鹽明膠靈敏度的方法304 85全息光學元件記錄過程中的細節(jié)問題305 851折射率匹配箱306 852雜散光的遮攔306 853光學基版306 854記錄光束比307 855調制度控制308 856乳膠的厚度308 857高斯激光光束308 858偏振的考慮311 859產生均勻激光束的吸收透鏡311 8510利用環(huán)境濕度控制再現(xiàn)成像波長313 參考文獻314 第9章全息平視顯示器317 91普通的平視顯示器(hud)317 92連續(xù)透鏡的概念320 93平面全息平視顯示器324 94曲面全息平視顯示器329 95低畸變全息平視顯示器337 951非球面全息組合玻璃記錄圖形的分析338 952非球面全息組合玻璃339 953平視顯示器光學系統(tǒng)的設計341 954系統(tǒng)的性能345 955記錄光束的實現(xiàn)346 96低空紅外導航/瞄準全息平視顯示器347 97全息頭盔顯示/瞄準器348 參考文獻353 第10章全息掃描裝置354 101全息激光掃描器的基本概念356 102二維全息掃描器359 103全息條形碼掃描器364 104全息cd光學掃描頭368 105激光打印全息掃描器371 參考文獻375 第11章全息光學元件的其他應用377 111全息光束成形鏡377 112全息室內無繩紅外通訊接收系統(tǒng)380 113校正玻璃透鏡像差382 114信用卡全息掃描儀383 115全息機械加工儀384 116多重成像全息光學元件385 117全息四分之一波帶片386 118全息光學測量系統(tǒng)388 119變空間全息光學元件392 1110全息資料閱讀儀393 1111全息地圖儀395 1112全息激光保護眼鏡396 1113無透鏡半導體激光器msfhoe校正器399 1114小型全息數(shù)據(jù)處理器400 1115全息光學互連器401 1116全息照相機404 1117醫(yī)用全息內窺診斷顯示器405 1118全息自動防偽檢查儀406 1119全息望遠鏡408 1120全息導彈制導系統(tǒng)410 1121全息徑向剪切干涉儀411 1122全息干涉顯微術413 1123全息光纖耦合器416 1124空間光調制器缺陷消除418 1125全息波分復技術420 1126全息多普勒速率計421 1127全息匹配濾波光學處理器423 1128全息多層視窗424 1129全息面形測量儀425 1130全息電影427 1131全息體視投影儀429 1132全息法布里珀羅標準具430 1133晶體生長速率全息監(jiān)視儀431 1134紫外全息聚光鏡432 1135超級并行全息光學相關器434 參考文獻435 第12章全息光學設計軟件441 121全息光學元件成像的矢量分析442 122偏心傾斜元件的光線追跡444 123光學設計軟件codev445 124光學設計軟件gold452 125其他光學設計軟件454 參考文獻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