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聽說過“合縱”與“連橫”這兩個詞,很有縱橫捭闔的氣勢。其實這兩個詞都跟說話有關,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戰(zhàn)國時期,七國并立,秦國最強。有一些說客幫助六國出主意,主張六國結成聯盟,聯合起來抵抗秦國,這種政策叫做“合縱”。還有一些說客幫助秦國到各國去游說,要他們靠攏秦國,去攻擊別的國家,這種政策叫做“連橫”。其實,這些說客并沒有固定的政治主張,不過憑他們能說會道的嘴皮子混飯吃,不管哪國諸侯,不管哪種主張,只要誰能讓他做大官就行。在這些說客中,最出名的要數張儀和蘇秦。這兩人是師兄弟,張儀后來當了秦國的相國,主張“連橫”;蘇秦則當上了六國的相國,主張“合縱”。張儀最早是魏國人,在魏國時窮困潦倒,于是跑到楚國去游說,可是楚王沒接見他。楚國的令尹昭陽偶然見到了張儀,于是將他留在家里作門客。昭陽為楚國立下不少戰(zhàn)功,楚王將楚國的鎮(zhèn)國之寶和氏璧賞賜給了昭陽。有一天,大家都到昭陽家里去見識和氏璧的神奇,看它如何在黑暗中發(fā)光。就在這次宴會上,和氏璧竟然離奇失蹤。眾人都懷疑是家窮的張儀偷了和氏璧,昭陽于是把張儀抓起來打個半死。張儀并沒有偷和氏璧,死也不肯承認。張儀垂頭喪氣回到家里,他妻子撫摸著張儀滿身的傷痕,心疼地說:“你要是不讀書,不出去謀官做,哪會受這樣的委屈!”張儀張開嘴,問妻子說:“我的舌頭還在嗎?”妻子說:“舌頭當然還長著。”張儀笑著說:“只要舌頭在,就不愁沒有出路?!焙髞恚瑥垉x到了秦國,憑他的口才,果然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當上了秦國的相國,為秦國最后統(tǒng)一天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應該可以看到說話——即口才是何等的重要。說話,說實在的,誰不會說?差別只在說得好、說不好、說得有沒有藝術而已?!?0世紀60年代,美國有一著名民權運動者,在街頭巷尾演說“種族平權運動”。他聲音冷靜,但充滿張力,一波波言語似交響樂曲,詞句與感情以一種銳勢層層疊上,推進人心。當他終于以最深厚的嘶喊之音叫出:“我有一個夢!我有一個夢!”時,下面的群眾似被電擊般狂熱地響應,全都似顛若狂了。這個演講者就是著名的馬???路德?金。他以這篇著名演講、以他極富感染力的口才,點亮了一盞燈,燒起了一把火,席卷了群眾,發(fā)起了運動,改寫了美國歷史的一頁。 由此看來,說話對一個人來說是何等重要。人際關系順暢與否,先看一句話說得是否合宜。因此,“如何說話”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中國人很早就講究說話,《左傳》、《國策》、《世說》是教我們說話的三部經典;一是外交辭令,一是縱橫家言,一是清談。你看他們的話多么婉轉如意,句句字字打進人心坎里。還有一部《紅樓夢》,里面的對話也極輕松、漂亮?!”緯x了歷史上的案例,通過介紹歷史上的著名人物通過口才藝術在事業(yè)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具體應用,總結出“說話的藝術”——說話36計,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在這一人際關系如此重要的現代社會里,要想讓自己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地生存于世,那就讓我們先從學會說話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