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電沉積量子點——通過半導體與襯底之間的晶格失配控制其尺寸
1.1 引言
1.2 CdSe/Au體系
1.3 半導體點陣間隔的調整——Cd(Se,Te)/Au
1.4 襯底點陣間的調整——CdSe/Pd
1.5 在Au和Pd襯底上沉積較厚的CdSe層
1.6 其他半導體-襯底組合體系
1.7 帶隙測量
1.8 結論與展望 第2章 有序體系的納米粒子取向生長
2.1 導言
2.2 在自裝單(分子)層和多層膜上的取向晶體生長
2.3 在LB膜上的外延晶體生長
2.4 朗繆爾單層膜為模板的處延晶體生長
2.5 在(分子)層膜上的氯化鈉晶體生長
2.6 生物礦化 第3章 超晶格和納米復合材料的電沉積
3.1 導言
3.2 無機材料的電沉積
3.3 納米固體(相)材料的電沉積
3.4 超晶格的分析表征
3.5 外延生長的原位(In Situ)研究
3.6 納米復合材料的電沉積
3.7 展望 第4章 在有序化表面活性劑組裝中納米粒子生長的尺寸與形態(tài)控制
4.1 引言
4.2 逆膠束
4.3 水包油(型)膠束
4.4 互聯式體系
4.5 平衡態(tài)洋蔥型和平面型層狀相
4.6 球粒
4.7 二維(2D)和三維(3D)超晶格中納米粒子的自組織化
4.8 結論
第5章 硅納米團簇的合成
5.1 引言
5.2 量子限制
5.3 半導體納米團簇的研究進展
5.4 硅納米團簇的合成方法
5.5 分析表征
5.6 小結 第6章 富勒烯與納米粒子的二維晶體生長
6.1 引言
6.2 純富勒烯
6.3 官能化富勒烯衍生物的LB膜
6.4 富勒烯共價鍵連接自組裝單層薄膜和官能化富勒烯衍
6.5 展望與應用
第7章 嵌段共聚物膠束中的金屬膠體:形成及材料性質
7.1 引言
7.2 雙親嵌段共聚物作為膠體專用保護體系的研究現狀
7.3 雙親嵌段共聚物及其聚集行為化學;膠束填充及束內鍵聯
7.4 在有機溶劑中存在雙嵌段共聚物時的金屬膠體合成
7.5 在水或相關極性溶劑中存在雙親嵌段共聚物時金屬膠體的合成
7.6 雙親嵌段共聚物穩(wěn)定化金屬膠體的催化性質
7.7 雙親嵌段共聚物穩(wěn)定化Co膠體的磁學性質
7.8 結論與展望
第8章 硅納米粒子的等離子體生長及晶化處理
8.1 導言
8.2 實驗方法
8.3 硅納米粒子的結構
8.4 硅納米粒子合成及相關性質
8.5 硅納米粒子的加工處理
8.6 結論與展望
第9章 納米結構半導體薄膜中的電子轉移過程
9.1 導論
9.2 納米結構半導體薄膜制備及其表征
9.3 光學性質
9.4 半導體薄膜中的電子轉移及其機理
9.5 結論
第10章 在納米孔薄膜中的納米粒子模板合成方法
10.1 引言
10.2 所使用的薄膜
10.3 模板合成之方略
10.4 復合納米結構
10.5 金納米粒子的光學性質
10.6 納米電極系統(tǒng)(NEE)
10.7 金屬納米管薄膜
10.8 半導體納米管和納米纖維
10.9 結論 第11章 納米粒子聚集體光催化特性與其結構形態(tài)的相關性研究
11.1 引言
11.2 TiO2氣凝膠
11.3 協(xié)同結構的演變
11.4 量子效率
第12章 Zeta(ζ)電勢與膠體反應動力學
12.1 引言
12.2 金屬氧化物周圍的雙電層(EDL)
12.3 膠體電子轉移動力學——理論
12.4 膠體動力學——實驗數據
12.5 Zeta(ζ)電勢對自由基捕獲率的影響
12.6 膠體成核和納米粒子穩(wěn)定性
第13章 三維基體中的半導體納米粒子
13.1 引言
13.2 材料問題
13.3 光學性質
13.4 輸運性質
13.5 展望 第14章 納米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溶液界面的電荷轉移:電致變色-電池界面和光伏
打-光催化界面行為之間的力學和能量學聯系
14.1 引言
14.2 電致變色
14.3 光生伏打學
14.4 能量學方面的考慮
14.5 結論
第15章 納米粒子中介型單電子導電性
15.1 引言
15.2 歷史評述
15.3 單電子導電性
15.4 納米粒子作中介的單電子導電性
15.5 結論
第16章 雜型超分子化學
16.1 引言
16.2 雜型超分子
16.3 雜型超分子組裝
16.4 雜型超分子化學和分子規(guī)模器件
第17章 沸石中的納料團簇
17.1 引言
17.2 在沸石主體材料中的進行納米粒子的合成
17.3 沸石主體材料中進行金屬粒子和離子團簇的合成
17.4 展望 第18章 納米粒子和納米結構薄膜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18.1 引言
18.2 納米粒子和納米結構薄膜的研究現狀
18.3 半導體納米粒子與其體相半導體性質的比較
18.4 發(fā)展趨勢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