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區(qū)深部礦體定位預測是大比例尺成礦預測中一項新的研究難度較大的研究課題。其對我國眾多的資源危機礦山的增儲延壽具有非常直接及現實的指導作用,也是實現礦產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國策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在勘查程度、甚至研究程度都比較高的資源危機礦山,要想取得找礦上的重大突破,就必須采用合適的預測理論作指導、選擇有效的工作途徑和方法,才有望在找礦難度較大、成功概論較小的礦區(qū)范圍內進行科學的成礦預測。本書筆者正是在這些方面通過在界河金礦的實踐進行了成功的探索。界河金礦是一座年產黃金達萬兩以上的大型礦山,位于著名的掖金礦成礦帶、焦(家)一新(城)金礦田的北部。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該礦山進入了已深明地質儲量即將消耗殆盡的危機時期。如何能金在礦區(qū)深部取得找礦上的重大突破,則是礦山重一青春的唯一希望。正是在此背景下,招遠市黃金集團總公司在1997年將其作為“探定摸底、增儲解?!钡牡刭|找礦科研項目之一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公開招標。本書就是在筆者承擔完成的《礦區(qū)深部礦體定位預測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研究:以山東招遠界河金礦為例》的科研報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