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哲學理論新唯物主義-新理性主義

新唯物主義-新理性主義

新唯物主義-新理性主義

定 價:¥38.00

作 者: 馮玉珍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邏輯實證論

ISBN: 9787500452195 出版時間: 2005-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66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寫作得益于世紀前后學界對馬克思哲學一陣又一陣探索熱忱的學術(shù)氛圍,以及對“哲學原理”變革執(zhí)著精神感染,同時,或者最主要是自己從青年時代起對馬克思及其思想追尋的理論興趣。但直接動因是一次逛書城時,一位大學生焦急尋找他感興趣的“馬哲”書未獲失望神情,對作為哲學教師我的羞愧和自責的心靈觸動,自那時起就萌動了一個想法,能否寫一本與傳統(tǒng)“哲學原理”風格或模式不同、青年學子喜歡的“馬哲”書?因為我國高校的“哲學原理”實際上是前蘇聯(lián)“馬哲”的翻版,前蘇聯(lián)早已解體,但其精神文化遺產(chǎn)之一種的“馬哲”我們卻仍在照搬照抄或拾人牙慧,不敢越雷池一步。青年人朝氣蓬勃,熱愛和追求新鮮事物或真理,繼續(xù)宣傳或講授這種脫離時代和生活的“條條”或黑格爾辯證法幾個教條謂“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對馬克思哲學是一種扭曲,同時在一定意義上是對青年思想成長“犯罪”。每當上課拿著那被時代淘汰的“體系”,面對學生總有一種負罪感。這樣,一種不愿突破過時、陳舊體系,不想“冒險”怕“犯錯誤”的思想,與一種理論革新使命感、責任感或理論良心,以及為青年成長的責任、義務(wù)、應(yīng)當思想相互糾纏著,斗爭著。

作者簡介

  馮玉珍,1969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1993年評為教授;中國現(xiàn)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西方哲學、馬克思哲學。第一本專著《理性的悲哀與歡樂》199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對人類精神理性非理性與西方哲學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內(nèi)在關(guān)系及其歷史發(fā)展的邏輯概括;第二本專著即《新唯物主義——新理論主義》是對馬克思哲學思想又一種思維方式的理解,或是新視界的詮釋及由此形成的解釋系統(tǒng)。此外,與人合著若干,發(fā)表“斯賓諾莎的理智拯救說”等論文二十余篇。

圖書目錄

導(dǎo) 言
第一篇 馬克思的生活之路和思之路
 第一章 馬克思哲學精神與21世紀時代精神的同質(zhì)性
  1 馬克思哲學產(chǎn)生的時代和時代的“問題”——超越時代的哲學在于其哲學“問題”的思想是理智思維的永恒主題
  2 21世紀時代實質(zhì)性問題(理解)與馬克思哲學超時代魅力和生命力
 3 自然科學視界的現(xiàn)時代:愛因斯坦論科學、人性和時代
  4 青年馬克思哲學的初萌是詩與情;由生命燃燒的詩與情轉(zhuǎn)向理智追求人類生活命運改善的社會歷史科學真理
 第二章 人生之路的思:青年馬克思的生活理想——“為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貫穿馬克思終生的生命主題。新唯物主義一新理性主義思想端倪
  1 人文主義、18世紀歐洲啟蒙思想、自由主義思想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青少年時代馬克思的影響
  2 追問生命的意義: “為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達到完美
  3 新唯物主義~新理性主義思想端倪
 第三章 生命對真理的思想追求:走進思想世界,解讀存在的理性秘密;思想對理性和自由的信仰:理性主義和革命民主主義的青年馬克思
  1 搏擊在知識思想的海洋里,西方傳統(tǒng)文化優(yōu)秀遺產(chǎn)及其精神的繼承者——踏入研究“抽象真理”的思之路
  2 對自由原則、無神論原則、實踐原則的思想追求和信仰——博士論文顯現(xiàn)的新唯物主義一新理性主義 思想萌芽
  3 哲學和世界相互作用——從哲學走向政治:將“抽象真理”職業(yè)與“深入生活”職業(yè)相結(jié)合;思想對理性和自由的信仰:理性主義和革命民主主義的青年馬克恩
 第四章 “批判的哲學”——對舊世界變革的思想武器和哲學立場;新唯物主義一新理性主義早期形態(tài)
  1 將黑格爾對自由的認識轉(zhuǎn)變?yōu)樽杂傻膶崿F(xiàn):從哲學走向政治一變革世界需要變革世界的思想武器一批判的哲學是時代精神和德意志民族精神的理論顯現(xiàn)
  2 批判哲學的理性、人性宗旨及其辯證否定性特質(zhì)與實現(xiàn)德國人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前提或條件
  ……
 第五章 哲學新方向轉(zhuǎn)換:“到政治經(jīng)濟學中尋找市民社會的秘密”;綜合科學的辯證否定觀或批判的新歷史觀生成
第二篇 馬克思思想是西方傳統(tǒng)理性文化“遺傳與變異”同一的文化新體
 第六章 認識史與史學史轉(zhuǎn)折:馬克思思想與歐洲思想文化關(guān)系;歐洲理性文化——馬克思新歷史觀的母體;繼承與決裂:新唯物主義-新理性主義——歐洲傳統(tǒng)理性文化的變體;哲學方法論革命與馬克思新歷史觀基本理路
第三篇 新唯物主義-新一主義歷史社會批判的思想邏輯:對存在之謎——歷史之謎、人之謎、社會之謎及其人-社會-歷史關(guān)系和發(fā)展的新解釋或新生存論。
 第七章 新唯物主義-新理性主義辯證法概念系統(tǒng) 歷史是辯證法的“家”,生活是辯證法的“舞臺”,批判、變革是辯證法的生命,思想是辯證法的立法者
 第八章 新否定辯證法或新唯物主義-新理性主義對人和人類及其歷史社會生成變化的邏輯或思想公設(shè)——右羅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yīng)當從哪里開始:解歷史、社會、人生存與發(fā)展之謎
 第九章 歷史的人性法則和社會形式及其關(guān)系;科學、文化、思想與社會存在‘對立同一性’;復(fù)興馬克思歷史觀的一個重要理:“人類歷史也是人性不斷改變或人體發(fā)歷史”
 第十章 現(xiàn)代歷史人性矛盾與社會經(jīng)濟悖論:苦于資本主義發(fā)展又苦于資本主義不發(fā)展——馬克思對現(xiàn)代資本主義全面批判的偉大人性目的和崇高政治倫理理想
 第十一章 公社已不是原來意義的國家了——馬克思的國家觀念、“階級斗爭和無產(chǎn)階有專政”思想、巴黎公社原則及其階級、政黨、國家消亡理論:列寧的“怎樣改組工農(nóng)檢查院”和“寧肯少些,但愿好些”等后期著述蘊含的深刻歷史思想和社會主義政權(quán)及其國家機關(guān)改革或革新的政治理念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