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加編輯《毛澤東選集》、編寫《毛澤東年譜》和撰寫《毛澤東傳》三十多年的工作中,筆者有些積累,作過不少專題研究,寫下一些文章。文章的多數,是反映毛澤東獨立自主地開辟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論創(chuàng)新方面。本書由三部分構成。 (一)本書第一部分是參加全國性學術討論會的論文和兩篇尚未發(fā)表的新作(《反對形式主義本本主義》、《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土地革命路線》),為本書的主體,比較系統(tǒng)地闡述毛澤東開辟中國革命道路的理論創(chuàng)新。開篇,《一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獻》,論述毛澤東從總結大革命失敗教訓中得出"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論斷和實際上提出"槍桿子"要與民眾運動相結合的思想。而后者,恰恰是建立農村根據地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先聲。接著,闡述他領導秋收起義轉兵井岡山,在革命實踐中把"槍桿子"與民眾運動結合起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創(chuàng)立"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繼而闡述他率紅四軍主力下井岡山,擴大贛南、閩西工農武裝割據,總結出以"農村為中心"實行"工農武裝割據",也即形成"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基本理論,到三次反"圍剿"勝利,"全部紅軍作戰(zhàn)的原則就形成了"。這樣,以"農村為中心"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各方面的具體路線,如建黨、軍事、土改、根據地建設和思想路線等都已大體形成,標志著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這條道路是在同瞿秋白、李立三"左"傾冒險"城市中心論"的斗爭中形成的,然而又遭到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城市中心論的全盤否定和批判、打擊,釀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長征途中的遵義會議,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從而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理論成為黨中央的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