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二百五十句,句句成立,內容宏富。天文地理、歷史政治、帝王百姓、軍事人事、治國理家、道德修養(yǎng)、該書學習、園林農藝、飲食起居、鳥獸花草等自然和社會問題幾乎無所不包。警拔之語,隨處可見;清詞麗句,時耀耳目。如“罔談彼短,靡恃已長”、“只譬非寶,寸陰是競”等,千百年來一直騰播眾口。不少文章大家都稱贊不已,一度執(zhí)掌明秀文壇牛耳的王世貞盛贊為“絕妙文章”。許多書法名家也爭相抄寫,唐朝的懷素、歐陽詢,宋徵宗趙佶,元人趙孟頫,明文代征明等都為《千字文》留下了墨寶。全文條貫清晰、對仗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易于背誦,可使青少年在認字的同時又能獲取大量社會文化知識,清代以前一直被塾師作為啟蒙教材。民國之后仍廣泛流傳。一千四百余年來,風雨滄桑、世事變異,《千字文》作為啟蒙教本的地位從未改變。問世之后,為之注釋、續(xù)寫的幾乎代代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