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眼睛》(1946-1950)由《通向友人的路》、《沉思錄》、《人類的鏡子》三部分構成,是普里什文最后一部完成的著作,是一部關于他自己的“總結之書”?!锻ㄏ蛴讶说穆贰芬詡饔浶再|的抒情筆記對影響作者個性形成的重大事件和感受進行了分析。在分析自己作為一名作家的成長歷程時,普里什文意識到自己最大的幸福就是“融入自然”,置身森林就像待在朋友中間一樣。標題中的“友人”原文為單數名詞,可能是普里什文心目中的某個讀者,也可能是普里什文自己,思考中的他常常和自己交談。也可能另有所指,即自然本身,或許還有詩?!冻了间洝分饕瞧绽锸参年P于社會生活、文學藝術和自然現象等的“沉思”,這些沉思具有深刻的思辨色彩,同時又充滿著鮮活的感受和生動的細節(jié)。《人類的鏡子》最饒有興味,普里什文把自己寫動物和植物的筆記都收錄在這部作品中。他稱狗、貓、鳥為“老鄉(xiāng)”,他總能在動物身上看到人類的影子,能感覺到“動物的智慧”,甚至能觀察到“一棵樹的生活”。因此,自然界中的動植物便成了“人類的鏡子”。普里什文用人生、藝術、道德、歷史的觀點來詮釋真、善、美和愛。他的作品不僅讓我們了解大自然,也讓人類了解真實的自己。《大地的眼睛》得到了許多俄羅斯作家的高度評價,帕烏斯托夫斯基稱其為“一部充滿詩意的思想和意外的瞬間觀察的驚人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