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約1330—約1400),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的籍貫一說是太原(今山西太原) ,一說是東原(今山東東平), 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確考。但是,近年來由于在山西省祁縣河灣村發(fā)現(xiàn)了羅貫中之家譜,以及個人使用的印章,故基本可以確定其籍貫為太原府祁縣。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云會》《忠正孝子連環(huán)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zhí)莆宕费萘x》《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滸傳》、代表作《三國演義》等。羅貫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時代。作為與“倡優(yōu)”、“妓藝”為伍的戲曲平話作家,當時被視為勾欄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為他寫經作傳。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無名氏編著的一本小冊子《錄鬼簿續(xù)編》,上寫:“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余為忘年交,遭時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終?!钡珡牧_貫中的傳世之作《三國演義》中,體現(xiàn)出羅貫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經天緯地之氣。他精通軍事學、心理學、智謀學、公關學、人才學……如果沒有超人的智慧,豐富的實踐,執(zhí)著的追求,何以能成為這般全才?他主張國家統(tǒng)一,熱愛中華民族,弘揚民族傳統(tǒng)美德,痛恨奸詐邪惡。在《殘?zhí)莆宕费萘x》中,我們看到了羅貫中依戀故土、緬懷英雄、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他動情地寫道:兩岸西風起白楊,沁州存孝實堪傷。晉中花草埋幽徑,唐國山河繞夕陽。鴉谷滅巢皆寂寞,并州塵路總荒涼。詩成不盡傷情處,一度行吟一斷腸。[編輯本段]生平經歷羅貫中,元末明初生於山西太原祁。元代中期,由於滅宋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逐漸平息,社會的經濟、文化重心也開始由北方轉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僅成為人口云集、商業(yè)發(fā)達的繁華城市,也成為戲劇演出和「說話」藝術發(fā)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識分子、「書會材人」,如關漢卿、鄭光祖等等,都先后遷徙到了杭州一帶。身為小說兼雜劇作家的羅貫中,也必然受到這一社會潮流的影響,成為這類南遷作家中的一個。羅貫中外號「湖海散人」,這個稱號就寄寓著漫游江湖、浪跡天涯的意味。大約在西元一三四五~一三五五年間,他來到了杭州。許多說話藝人在這里說書,一些雜劇作家,也在這里活動。羅貫中與志同道合者為友。加上他對民間文學又極其喜愛,到了這里,自然不愿離開遠去。羅貫中的籍貫又有「東原人」之說,這是他漫游出晉后在「東原」(今山東?。┛途舆^一段時間的緣故。他到這里,是被當時社會上十分流行的梁山泊和宋江的故事吸引而來。他到那里考察了解當?shù)氐娘L土人情,搜集在民間流傳的水滸英雄故事材料。這是他后來參與《水滸傳》編纂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原因。關於「千圣姑」和「貝州王則」的故事,當時也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因此,羅貫中就在這一帶對這個故事進行了搜集、整理,以至有《三逐平妖傳》之作。約在西元一三六Ο~一三六三年間,「有志圖王」的羅貫中來到了起事稱霸的張士誠那里作客。但是,張士誠并不重視知識分子,也不聽取他們的意見。至正二十三年(西元一三六三年)九月,劉亮、魯淵等人紛紛離去,不久,羅貫中也離開了張士誠,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羅貫中又回到了杭州。《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寫作,當在該年以后。這時,他已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對歷史、對人生都有了比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備了創(chuàng)作《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條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西元一三七O年),羅貫中已寫了十二卷,之后卷數(shù)的寫作,是洪武四年以后的事了。在羅買中寫作《三國志通俗演義》期間,施耐庵從蘇州遷移到興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為了紀念他的師友施耐庵,羅貫中在完成《三國志通俗演義》之后,決定加工、增補施氏的《水滸傳》。成書於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間。在加工、增補《水滸傳》的同時,羅貫中繼續(xù)創(chuàng)作歷史演義系列作品。羅貫中在創(chuàng)作完了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幾歲的老人了。他為了出版這些作品,於洪武十三年左右從杭州來到了福建,因為當時福建的建陽是出版業(yè)的中心之一。但是,羅貫中的這一目的未能實現(xiàn)。羅貫中的創(chuàng)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寫過樂府隱語和戲曲,但以小說成就為主。關于他的小說,《西湖游覽志馀》稱他“編撰小說數(shù)十種”,又相傳他寫過《十七史演義》。今存署名羅貫中的作品,除《三國志通俗演義》外,還有《隋唐志傳》、《殘?zhí)莆宕费萘x傳》和《三遂平妖傳》。這些作品中《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成就最高。全書以宏大的結構描繪了三國時期復雜的政治軍事斗爭,起自黃巾起義,終于西晉統(tǒng)一。作品譴責了統(tǒng)治者的殘暴和丑惡,反映了動亂時代人民的痛苦和對清明政治、對仁君的向往,體現(xiàn)了鮮明的“擁劉反曹”傾向?!度龂就ㄋ籽萘x》“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語言簡潔明快而又生動。它把歷史和文學自然結合,有現(xiàn)實的描繪,又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傳奇色彩。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現(xiàn)存最早刊本為嘉靖本,最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綸、毛宗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說創(chuàng)作外,賈仲名《錄鬼簿續(xù)編》說他“樂府隱語,極為清新”。他現(xiàn)存戲曲作品有《趙太祖龍虎風云會》雜劇。雜劇的基本思想和《三國志通俗演義》類似,描寫君臣之間的親密關系,并希望通過“正三綱、謹五?!眮斫Y束奸雄爭霸造成的悲慘局面大約在公元一三八五~一三八八年間,羅貫中活了七十歲,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盧陵逝世。[編輯本段]籍貫考究五種史書記載籍貫說法楊立仁 羅貫中籍貫眾說解羅貫中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三國演義》算上家喻戶曉??墒?,對于他的生平,人們所知甚少。他是哪里人,600年來眾說不一。明清以來,對羅貫中的籍貫主要歸有五種說法。(一)《西湖游覽志馀》云:錢塘羅貫中本者,南朝時人,編撰小說數(shù)十種。(二)《續(xù)文獻通志》云:《水滸》羅貫中箸。字貫中,杭州人。(三)《七修類稿》云:《三國》、《宋江》二書乃杭州羅本貫中所編。 ’(四)《三國志傳》萬歷本署,東原羅道本編次。(五)《三遂平妖傳》署:東原羅貫中編撰。(六)《水滸志傳評林》署:中原貫中羅道本名卿父編輯。(七)《水滸傳》署:中原羅貫中編輯。(八)《說唐全傳》舊本署:廬陵羅本撰。(九)《因樹屋書影》云:《水滸傳》相傳為洪武初越人羅貫中作。(十)《續(xù)錄鬼簿》云: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余為萬年交,遭時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終。以上列舉羅貫中籍貫問題十種書有記載,規(guī)類有五種說:杭州、廬陵、中原、東原、太原。最受人關注的是杭州,東原、太原,三說為討論的焦點。杭州說:理由是杭州地方學者趙寶峰的《趙寶峰文集》中所附(門人祭寶峰先生文)的名單中第十六位有個羅本的名字。杭人以此認為羅本是杭州人。筆者查閱了(門人祭寶峰先生文)中名單人員,其中慈溪當?shù)厝舜蠖酁閷W業(yè)者,還有東平、鄞縣、臺和、咸寧、溫州等地人,這些外地人有幾位是授業(yè)者,有注從寶峰學。羅本查無記。這里的“門人”應該解為“寶峰生前的門客、友人,授業(yè)人”。不能單純將“門人”理解為是弟子。該名單中羅本是什么身份參加寶峰葬禮呢?據(jù)說,羅貫中有志圖王。一度投張士誠部下,建議張士誠聯(lián)合朱元璋,陳友諒等起義軍共同推翻元朝。張士誠不聽忠言,于至正十七年投元,得元太尉之職。傳說,羅貫中離開張士誠隱居浙江四明山。至正十七年(1357)羅隱四明山,趙寶峰卒於至正二十六年(1366),9年間正好羅貫中隱居四明山,時期期間于至正甲辰年(1364)還與賈中明復會一次,復會地點雖然不知,證明羅貫中在隱居期間也還不時外出會友??赡埽_貫中返回四明山時,趙寶峰過世於是參加了葬禮,以友人身份去,按筆者考羅貫中生于1328年,那年他在38歲左右。羅隱居四明山為29歲。羅可能在至正14年(1354)投張士誠,時年26歲左右。傳說羅在投張士誠前還參加過劉福通起義。這些時間表明,羅貫中曾參加過許多地方的政治活動不能以其中的一個地方便認定其正式籍貫。杭州一說不能成立?!皷|原”說其依據(jù)是,明嘉靖元年《三國演義》刻本序言中署“東原羅貫中”字樣。“東原”說,出于明弘治六年庸愚子(蔣大器)先生,大器先生在河南??h當主薄時發(fā)現(xiàn)了羅貫中《三國演義》手抄本,於明弘治六年作序。嘉靖元年印刷本出世,流于社會?!度龂萘x》的問世引起了社會文學界的關注,人們隨著對作者羅貫中開始了研究?!度龂萘x》序中寫“東原羅貫中”山東人認為蔣大器是山東人,東原在山東省東平縣,便順理成章地推定羅貫中也是山東人了??墒?,后來有學者找到依據(jù)認定蔣大器為浙江金華人,山東一說便失去了基本依據(jù)研究者動搖了羅貫中為山東東原人的說法。有學者把羅貫中寫在《水滸傳》里的陳文昭,東平官,也說成是趙寶峰的一個弟子陳文昭與羅貫中是同學,羅有意的為他家鄉(xiāng)安排上一個好官。筆者并不這樣認為?!端疂G傳》人物里還有一個任原(太原人)。此人為元末明初武鄉(xiāng)縣人,明初當過戶部官。在武鄉(xiāng)縣留有碑文,縣志有記。難道這也是羅貫中精心要安排丑化此人。筆者認為,小說作者,編個故事需要人物去襯托故事,將腦子里記有的現(xiàn)成人名,運用到小說里是常有的事,談不上“精心”安排。東原一說出自蔣大器手,還得從蔣大器在何地得《三國演義》說起。蔣大器作《三國演義》序,時間為弘治甲寅年(1493)。于嘉靖元年(1522)出版《三國演義》。寫序與出版相隔29年,可能蔣大器在弘治甲寅年還在任上,年齡大約在40歲左右。羅貫中死于永樂二年(1404),與蔣作序時間隔89年。蔣出版《三國演義》時間為1522年,羅死后118年之久社會上也未發(fā)現(xiàn)過《三國演義》的轉抄本,600多年來也未聽說有人發(fā)現(xiàn)羅的轉抄本??梢?,蔣發(fā)現(xiàn)羅手本為正本,沒有轉抄。地點可能在河南??h一代。元明時黃河由武涉東入江蘇由安東入海。河南黃河北,太行山東,包括濟南一一帶歸為東原,不能認定東原專指東平。蔣大器在東原這一帶得羅手本,便認為羅是東原一帶人,實際上他只是猜想。學術界評羅貫中寫說本是為說書匠人寫。從被社會公認的羅貫中所寫幾本小說看,確實是說本。我認為羅貫中寫說本不可能寫序言,因為說書匠人在說書時不會去說序言,聽者也不喜歡聽序言,聽的是小說的內容情節(jié),也不可能關注作者是誰。從《三國演義》蔣大器作序言?!斗蹔y樓》竹溪山人作序言?!端疂G傳》金圣嘆,楊定作序。這些作序者離羅生前作書,以后幾百年,猜想成分占十成。可以這樣講,羅作書沒有作過序言,羅的作品序言是后人所為,造成了六百年來羅籍貫問題眾說不一。蔣大器在東原一代發(fā)現(xiàn)了《三國演義》把羅貫中作者定為東原人,這也不妥?!斗蹔y樓》是竹溪山人在廣陵發(fā)現(xiàn)。《續(xù)錄鬼薄》是鄭振鐸等學者在江蘇發(fā)現(xiàn),《金瓶梅》是在介休發(fā)現(xiàn)的。而實際上小說的發(fā)現(xiàn)地和作者籍貫并不能簡單地劃個等號?!度龂萘x》作者羅貫中,有個本族兄弟,名羅義(史有志,家譜有志)山西祁縣人。在明初為小卒,有功升為胙城縣捕頭、后升為胙城縣縣令。建文帝初羅義寫奏章建議“周公扶成主”,入獄。燕王立帝,羅義出獄為世襲鴻廬寺卿。羅貫中流落江湖,有可能找到族人羅義在胙城一代完成了《三國演義》、《水滸傳》等著作。蔣大器1494年前在河南??h任主薄,胙城離河南??h相隔很近,他得到《三國演義》手本是合符情理的。也可能大器先生早聽說這部好書,有心求得。得書后整理出版,作序,他認為在東原一代得書,把作者歸為東原。形成的一說。東原說不可信,不能成立。太原說,來自《續(xù)錄鬼薄》作者無名氏,經考證,作者為賈仲明。1931年,鄭振鐸等人發(fā)現(xiàn)“天一閣”收藏的《錄鬼簿續(xù)編》至今社會上還沒有再發(fā)現(xiàn)第二本,可能《錄鬼簿續(xù)編》為孤本。賈仲明,有人考證是山東淄川人,寫《錄鬼簿續(xù)編》時間約在元至正甲辰年(1364)以后至明永樂甲辰年(1424)之間完成,他們見面時,賈仲明本人只知羅貫中有三部戲曲作品,還不知羅貫中完成了《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多本名箸。可見三部戲曲作品在復會前至正甲辰年前已完成。而《三國演義》等小說則是在至正甲辰年后所著。因而賈仲明在明永樂甲辰年(1424)前沒有聽說或看到羅貫中著的小說作品?!朵浌聿纠m(xù)編》沒有錄上。賈明仲在《續(xù)鬼簿》提到,“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文中沒有提到“羅本”提到羅的性格、愛好、才華?!芭c余為萬年交,遭時多故,各天一方?!辟Z與羅年令有差別,元未天下大亂,有志之士紛紛投身社會欲建功創(chuàng)業(yè),二人各行所愛。也可能是羅走入反元斗爭中,賈在元朝管治的地區(qū)“各天一方”各人有各人不同政治的天地?!爸琳壮綇蜁瑒e來又六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終?!敝琳壮侥辏?364)年,羅貫中返回故鄉(xiāng)二人復會(地點在何?)又見面?!皬蜁笨梢越鉃檫€“返回”。1364年大約賈仲明為21歲,羅貫中31歲左右,1364年羅貫中可能探家與賈仲明復會。復會時間與賈成書1424年恰為60年,羅貫中該為91歲賈仲明還不敢認定羅死,而用“竟不知所終”懷疑的態(tài)度。羅貫中于1357年離開張士誠,1364年與賈仲明復會,間隔七年時間,可能是在四明山完成了幾個戲曲作品。羅貫中于1366年又出現(xiàn)在趙寶峰葬禮上,1364年復會,1366年參加葬禮二年時間南北千里往來,除探親外還有什么理由往來敵人與起義軍之間。羅貫中與賈仲明復會地點?!朵浌聿纠m(xù)編》有記,賈仲明山東淄川人,山西祁縣石佛窯村賈氏族人明初聽國家召喚,有幾戶移民山東,其中一戶遷往淄川。賈氏人講清朝中期山東淄川賈氏曾返石佛窯尋祖問根。賈仲明很有可能為賈氏山東淄川的移民,這樣他與羅復會地點即在祁縣城或祁縣石佛窯村。張士誠起義于1352年,五年后于1357年投元。羅貫中于1357年離開張士誠,活動在方國珍起義軍地盤之內的四名山,他與方國珍素無過結,此地又不屬元管,可謂避難的好地方。羅貫中1364年歸鄉(xiāng)與賈仲明復會,于1366年趙慈溪縣參加了寶峰葬禮。張士誠死于1367年,傳說,有位溫金氏偷出張士誠兩位公子,奔四明山交給羅貫中,1367年后羅離開四明山,領著張士誠兩個孩子奔走江湖避難。1367年至1399年32年中羅貫中完成了《三國演義》等十幾部小說。有人說羅貫中是一個說書匠,筆者認為不是說書匠,是個為了求生活寫小說、劇本。從羅貫中的作品在不同地點發(fā)現(xiàn)來分析,他曾走過許多地方,在各地留有足跡,從而造成對他籍貫有多種說法的原因之一。是一致的。當時,賈仲明提出“太原人”,太原范圍很大,是那洲、那縣人,賈仲明沒有提出。但是從羅氏最集中的河灣村所發(fā)現(xiàn)的家譜,神紙、護梁簽、墓穴、硯臺、牌匾等,六大實證??梢哉f明羅貫中直屬當時歸太原管轄的祁縣。沉睡了六百年的羅貫中籍貫之謎終于告白于天下。羅貫中這位偉大的文學家在九泉之下可以安息長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