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1章輻射的基礎知識1
11射線及其放射性1
111原子結構1
112射線及其放射性5
12天然放射系及其衰變10
121天然放射系10
122放射性物衰變規(guī)律11
123天然本底輻射17
13射線的發(fā)生18
131X射線的產生19
132γ射線的產生23
14輻射技術的應用24
15核輻射的危害與防護技術24
151輻射的危害24
152輻射的防護技術簡介25
16常用輻射量及其單位27
161照射量及其單位28
162吸收劑量及其單位30
163劑量當量及其單位30
164照射量與劑量當量的關系32
第2章電離輻射與物質的相互作用34
21α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34
211α粒子射程34
212α粒子與核外電子作用34
213α粒子與原子核作用35
22β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35
221電離和激發(fā)35
222韌致輻射36
23γ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36
231光電效應36
232康普頓效應36
233電子對效應37
234核光電效應37
24中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37
241散射38
242吸收39
25α.β.γ射線和中子的相對危害40
251α射線40
252β射線40
253γ射線40
254中子40
26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影響41
261射線對人體的作用41
262影響輻射損傷的因素41
第3章電離輻射的生物效應45
31引言45
32人體生理學基礎45
321循環(huán)系統(tǒng)45
322呼吸系統(tǒng)46
323消化系統(tǒng)46
33細胞生物學46
34輻射與細胞的相互作用47
341最初的物理階段47
342物理化學階段48
343化學階段48
344生物階段48
35電離輻射的生物效應48
351生物效應的過程49
352直接作用50
353水分子的電離50
354間接作用52
36輻射的軀體效應52
361輻射的早期效應52
362輻射的遠后效應54
37影響輻射生物效應的因素58
371輻射種類58
372劑量59
373劑量率59
374照射方式60
38討論60
第4章核輻射在工程技術上的應用及其安全防護62
41輻射育種62
411輻射育種機理62
412輻射育種方法64
413不同誘變劑的比較65
42輻射不育66
421輻射不育基本原理66
422輻射不育技術要點67
43環(huán)境保護中的輻射技術69
431廢水的輻射處理69
432廢氣.廢物的輻射處理69
44中子源的非輻射應用70
441中子水分計70
442中子活化分析71
45食品輻射處理及其安全性72
451輻射抑制發(fā)芽72
452輻射滅菌72
453輻射殺蟲74
454輻射改進品質74
46高分子材料的輻射聚合75
461丙烯酰胺等的輻射聚合75
462輻射共聚合76
463復合材料的輻射制備77
47高分子材料的輻射改性78
471輻射交聯78
472輻射交聯聚乙烯熱收縮材料79
473輻射接枝80
474輻射裂解80
48其他應用81
481醫(yī)療用品輻射消毒81
482中成藥輻射滅菌81
483檔案圖書輻射殺蟲82
第5章核輻射裝置系統(tǒng)及其輻射源選擇應用的安全技術83
51放射性同位素γ源的一般特性83
511選用的γ源應滿足的條件83
512半衰期T1/285
513總活度和比活度87
514γ能量和能譜88
52γ源的結構90
521源元件90
522環(huán)狀源91
523平面板源93
53輻射源的安全倒裝95
531倒源準備工作95
532倒裝順序96
54輻射源的儲藏和升降的技術要求與安全操作96
541屏蔽水層厚度的確定96
542儲源水井的技術要求98
543γ源的提升系統(tǒng)100
55核輻射裝置及其安全計算102
551γ核輻射裝置系統(tǒng)及其建設程序102
552設計.施工基本安全要求102
553裝置的調試驗收安全要求103
554封閉式輻射裝置的基本結構104
56小型γ室內裝置的合理布置112
561室內裝置的平面布局112
562輻照室照射率分布113
563樣品照射系統(tǒng)115
57生產性輻射裝置的安全技術116
571基本技術要求116
572裝置的結構特點117
573生產能力的設計及其安全估算119
第6章核裝置的輻射安全防護技術121
61輻射防護的基本問題121
611劑量當量限制制度121
612輻射防護三原則123
613輻射的致害作用124
614輻射防護的基本方法措施125
62輻射源安全防護128
621密封源128
622非密封源136
623非密封源的安全操作139
624操作非密封源時個人衛(wèi)生措施139
63加速器輻射安全140
631加速器防護設施及其設計要求140
632加速器的安全運行140
633輻射的安全監(jiān)測141
64同位素輻照裝置安全143
641輻射裝置安全的重要性143
642中子防護特殊要求144
643輻射裝置設計的安全要求147
644輻照室的合理進排風147
645輻射安全聯鎖系統(tǒng)和設施149
646輻照室的安全運行150
647輻照裝置的安全管理150
65輻射環(huán)境安全151
651環(huán)境輻射與輻射環(huán)境評價151
652輻射環(huán)境安全管理152
66輻射事故管理和應急措施156
661輻射事故管理的基本原則156
662事故應急計劃與準備156
663輻射事故應急響應程序157
67放射性物質運輸安全157
671放射性物質分類157
672貨包的分類.設計和試驗要求159
673貨包的試驗要求160
674安全運輸管理體制161
68放射性廢物的處理163
681廢氣的凈化163
682放射性廢液的處理164
683放射性固體廢物的處理167
684放射性廢物的儲存167
685放射性廢物的處置169
69輻射事故的防止和處理170
691核輻射事故與監(jiān)測170
692輻射源泄漏的預防和處理173
693源架的迫降175
694人員誤入事故的處理176
第7章電磁感應與電磁輻射179
71紫外線.紅外線及其輻射傷害179
711紫外線輻射及其傷害180
712紅外線輻射特性180
72射頻及射頻輻射181
721射頻電磁場與射頻輻射181
722射頻輻射對機體的傷害作用181
73電磁感應182
731電磁感應182
732電磁振蕩183
733電場中的物質變化184
734磁場能量與物質的磁性186
74電磁場與電磁輻射污染187
741電磁場與電磁輻射187
742電磁輻射作用場區(qū)分類189
743電磁輻射場強影響參數192
第8章電磁輻射的生物學效應及其防護194
81電磁輻射的生物學效應194
811電磁輻射在有機體中的傳播特性194
812電磁輻射對生物體的初級效應196
813電磁輻射對生物體的次級效應197
814電磁輻射對生物體的作用機制198
82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影響202
821高頻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和影響202
822高頻輻射衛(wèi)生標準的動物實驗研究203
823微波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和影響205
83射頻干擾及感應危害208
831射頻干擾感應208
832射頻干擾傳播209
833其他影響和危害209
84電磁輻射安全控制標準210
841電磁輻射吸收劑量與人體響應210
842電磁輻射作業(yè)安全標準211
843電磁輻射居民安全標準216
844射頻設備漏場標準217
845工業(yè)干擾允許標準217
85電磁輻射防護措施218
851電磁輻射熱效應標準計算218
852射頻輻射的預防措施219
第9章工業(yè).科學和醫(yī)療射頻設備輻射污染與防護技術223
91射頻設備電磁輻射223
911射頻設備電磁輻射的危害223
912射頻設備電磁輻射機理225
913射頻設備電磁輻射特性分析226
914電機電磁輻射227
915電磁感應228
92高頻感應加熱表面淬火輻射污染與安全防護231
921感應加熱表面淬火工藝過程231
922職業(yè)性危害233
923高頻電磁場危害的防護措施235
第10章廣播.電視和電氣化交通電磁輻射污染與防護技術239
101廣播電視的電磁輻射污染與危害239
1011廣播的電磁輻射污染239
1012電視廣播對微波信號的干擾240
1013接收機的無用輻射242
1014中短波電磁輻射的危害244
1015電磁輻射生物防護容許值標準244
102電氣化鐵道的電磁污染與危害246
1021電氣化鐵道在無線電頻段內產生干擾影響的原因247
1022電氣化鐵道的電磁輻射頻率特性與其傳播特性247
1023電氣化鐵道的主要輻射污染及其后果249
第11章機械射線探傷及其安全防護250
111射線探傷裝置250
1111探傷用X射線裝置原理250
1112探傷用X射線裝置結構250
1113X射線管構造251
1114X射線管回路260
1115X射線發(fā)射器263
1116高壓發(fā)生器265
1117高壓電纜266
1118油泵冷卻系統(tǒng)267
1119操縱臺267
11110X射線機線路268
11111X射線機常見故障的排除和安全維修268
11112常見國產及國外X射線機型號及技術性能270
11113X射線探傷機的選擇272
11114射線探傷安全監(jiān)察273
112射線探傷的防護技術276
1121屏蔽防護技術276
1122距離防護278
1123時間防護278
第12章電磁輻射安全檢測與計量技術279
121電磁輻射近區(qū)場強測量技術279
1211射頻設備漏場水平的測量279
1212近區(qū)場工作空間場強測定281
122電磁輻射環(huán)境污染場強測量技術287
1221測量儀器288
1222測量方法291
123環(huán)境電磁輻射場強實用計算公式301
1231電場強度計算公式301
1232輻射功率密度計算公式302
1233微波天線主視方向下的安全靜空距離與建筑物標高的計算公式303
第13章電磁輻射的抑制與安全防護304
131射頻設備的漏場抑制304
1311線路傳導輻射的抑制304
1312設備的漏場輻射抑制307
132屏蔽技術309
1321影響屏蔽效果的若干問題309
1322屏蔽材料的選擇311
133屏蔽體的設計316
1331屏蔽體與場源間距大小的關系及其確定原則316
1332屏蔽體的結構設計原則318
1333孔隙的設計319
1334設備屏蔽的實施原則320
134接地與接地系統(tǒng)320
1341接地與接地系統(tǒng)的基本問題320
1342接地程度與屏蔽效能的關系323
1343接地系統(tǒng)結構設計與實施327
135屏蔽室的設計與設計舉例329
1351屏蔽室設計329
1352屏蔽室設計舉例334
136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測試336
1361屏蔽室屏蔽效能的表達式336
1362屏蔽效能測試337
1363微波頻段檢測344
137其他電磁干擾的抑制技術347
1371本振輻射干擾抑制措施347
1372電磁兼容與相互回避349
1373汽車點火系統(tǒng)干擾輻射的防止技術350
138微波防護351
1381減少與降低微波場源的直接輻射351
1382工作地點實行屏蔽或加大場源與工作部位距離——遠控351
1383個體防護352
1384加強衛(wèi)生預防工作352
1385制定安全操作規(guī)程,防止誤操作352
139建筑物電波干擾及其防止352
1391干擾形態(tài)352
1392抑制技術方案352
主要參考文獻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