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的話
序言
第一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章正常腦電圖
一、清醒腦電圖
1.背景活動
2.后頭部慢波與lambda
多相電位(polyphasic:potentials)
后頭部慢節(jié)律或后頭部節(jié)律性慢波
慢α變異
lambda波
3.θ和δ活動
4.β活動
5.中央區(qū)節(jié)律(central rhythms)
6.額區(qū)活動
7.腦電活動的不對稱性’
8.活化技術
過度換氣
閃光刺激
二、睡眠腦電圖
1.思睡
2.頂部尖波(v一波)
3.睡眠紡錘
4.枕區(qū)尖樣波與δ波
5.14hz/6hz正相棘波
6.喚醒反應
7.7~16歲問的思睡與喚醒反應
三、正常清醒腦電圖(圖l~8)
四、正常的思睡、睡眠、喚醒反應(圖82-138)
第二章異常腦電圖:癲癇式樣電位
一、腦電圖在癲癇診斷中的作用
二、“全部性”癲癇式樣電位
1.全部性棘一慢波綜合
腦電圖特點
臨床意義
2.全部性慢棘一慢波綜合
腦電圖特點
臨床意義
3.高度失律與嬰兒痙攣
腦電圖特點
臨床意義
4.全部性發(fā)作過程中腦電圖改變
三、局灶性癲癇式樣電位
1.rulandic(中央區(qū))棘波
腦電圖特點
臨床意義
2.顳區(qū)棘波(temporal spikes)
腦電圖特點
臨床意義
3.枕區(qū)棘波(occipital spikes)
腦電圖特點
臨床意義
4.孤立性多灶棘波(multiple independen!,spike foci)
腦電圖特點
臨床意義
5.周期現象(periodic phenomena)
腦電圖特點
臨床意義
6.局灶性發(fā)作過程中的腦電圖改變
四、癲癇式樣異常(圖139—271)
第三章異常腦電圖:非癲癇式樣電位
一、后頭部彌漫性δ活動
二、局灶性δ活動
三、β活動增多
四、異常睡眠電位
五、非癲癇式樣異常(圖272~330)
第四章腦電圖在某些兒童神經科疾病中的應用
一、腦電圖及其在癲癇處理中的應用
1.高熱驚厥(febrile convulsions)
腦電圖特點
臨床意義
2.偏身抽搐一偏癱一癲癇綜合征。
3.首次發(fā)作
4.末次發(fā)作?
5.嬰、幼兒肌陣攣癲癇
6.癲癇外科治療前腦電圖評估
7.非癲癇事件與錄像腦電圖
8.暈厥
二、急性病變的腦電圖
1.腦炎
2.腦膜炎
3.外傷
4.昏迷
5.reye綜合征
6.腦電圖在不可逆性昏迷診斷中的作用
三、慢性非進展性疾病
1.頭痛
2.腦性癱瘓
3.新皮質畸形(neocortical malformations)
4.孤獨癥(autism)
5.angelman綜合征
四、變性疾病
1.概述
2.灰質病變
(1)進行性肌陣攣性癲癇
tay-sachs病
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癥(neuronal ceroid l,ipofuscinosis)
家族性肌陣攣性癲癇(unverricht肌陣攣性癲癇)
lafora小體病
櫻桃紅斑一肌陣攣綜合征(cherry red spot—myoclonus syndrome)
肌陣攣癲癇與紅邊纖維(ragged—red fibers)
(2)以灰質受累為主的病變
rasmussen腦炎
獲得性癲癇失語(acquired epileptic aphasia)或i.,andau—kleffner綜合征
rett綜合征
3.灰質和白質均受累的疾病——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sspe)
4.白質病變
球狀細胞性腦白質營養(yǎng)不良(krabbe病)
異染性腦白質營養(yǎng)不良(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
性一連遺傳性白質腦病
五、腦腫瘤
第五章腦電圖的記錄方法_
一、腦電圖實驗室
二、預約
三、家屬
四、技師的態(tài)度
五、電極的安裝
3~18個月
18個月至6歲
6~16歲
六、腦電圖的記錄
腦電圖機
電極聯系法
腦電圖記錄條件的設置
3~18個月
18個月至6歲
6—16歲
喚醒反應
過度換氣
閃光刺激
臨床事件的加注
七、鎮(zhèn)靜劑的使用
八、腦電圖記錄指南
參考文獻
主題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