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證實超聲心動圖是醫(yī)學發(fā)展史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自瑞士人Inge Edler和Helmut Hertz發(fā)明超聲心動圖以來,僅僅50年,超聲心動圖就發(fā)展成為診斷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最重要和常用的影像工具。超聲心動圖的關鍵特征是持續(xù)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技術更新。從20世紀50年代的簡單A型影像, 20世紀60年代的M型影像,發(fā)展到70年代的二維影像、脈沖和連續(xù)多普勒,80年代的彩色多普勒、食道超聲心動圖和負荷超聲心動圖,90年代又涌現了對比超聲心動圖和三維超聲心動圖。20世紀90年代中,另一最重要的發(fā)展就是組織多普勒超聲顯像,也就是這本書的主題。我第一次注意到組織多普勒顯像是在十年前,當時早期組織脈沖多普勒系統(tǒng)還處于原始的模型,我們首次用來評估心臟的舒張功能。與標準血流如跨二尖瓣血流相比,組織多普勒具有較少受前負荷影響的特性。此后,組織多普勒不斷發(fā)展,已作為標準的超聲心動圖顯像,廣泛應用于超聲心動圖所能涉及各個方面,包括收縮功能和舒張功能的評估、心肌缺血和存活心肌的判定,以及對先天性心臟病的評價。在這本出色的書中,孫靜平教授召集世界各地的專家,從技術和知識水平上表述了組織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從中您可以發(fā)現具有歷史意義的研究、有關檢測儀器的各方面指標、心臟各腔室的正常生理,以及在心肌病、限制性心包炎、冠狀動脈疾病、右心功能異常、心力衰竭各方面的應用。尤其是,關于組織多普勒如何評估心臟非同步化和雙心室起搏的描述非常精彩,關于組織多普勒檢測的操作技術要點和應當注意的事項都做了詳盡的描述。同時,這本書也展望了未來,因為超聲心動圖的發(fā)展還在持續(xù),臨床應用甚至更加廣泛,這也是我們對超聲心動圖惟一祈求。我熱忱地向您推薦這本書,并衷心地祝賀孫教授和所有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