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材職業(yè)技術培訓教材土木工程力學(中學時)

土木工程力學(中學時)

土木工程力學(中學時)

定 價:¥25.00

作 者: 盧光斌 主編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普通高等職業(yè)教育規(guī)劃教材
標 簽: 工程力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1113690 出版時間: 2004-02-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小16開 頁數(shù): 36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土木工程力學(中學時)》依據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土建類專業(yè)力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編寫而成,是高職高專力學課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成果。全書力求體現(xiàn)高等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高等應用性技術人才的特點,精選靜力學、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的有關內容,使之貫通、融合與滲透,形成簡練的教學體系;廣泛結合工程實際、生活實際、生活實際,突出力學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方法;設置情景課程內容和小實驗,引導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機關報精神;教科書內未編習題,另編與之同步的練習冊,以提高基本訓練的效率。全書共15章。主要內容包括力學模型,力系的等效與簡化,力系的平衡,內力與內力圖,靜定結構的內力;桿件橫截面上的正應力,桿件橫截面上的切應力,奕力狀態(tài)分析,強度失效分析和強度條件,結構的位移計算和剛度校核,壓桿穩(wěn)定校核;超靜定結構分析,梁的極限荷載,移動荷載作用下的結構分析,動力荷載。本書可作為高等職業(yè)學校、高等??茖W校、成人高校及本科院校舉辦的二級職業(yè)技術學院和民辦高校工民建、道橋、水利、市政等土木工程類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供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土木工程力學(中學時)》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主要符號表
本書符號表說明
緒論
0.1 土木工程與力學
0.2 土木工程力學的研究對象
0.3 土木工程力學的任務
0.4 土木工程力學的基本方法
第1篇 靜力分析
第1章 力學模型
1.1 力的模型
1.1.1 力的運動效應和變形效應
1.1.2 集中力分布力
1.2 結構的計算簡圖
1.2.1 結構的簡化
1.2.2 荷載的簡化
1.3 平面體系的幾何組成分析
1.3.1 平面體系的自由度
1.3.2 幾何不變體系的基本組成規(guī)則
1.3.3 瞬變體系
1.3.4 平面體系幾何組成分析的方法
1.4 受力圖
1.4.1 幾種理想約束的約束力
1.4.2 隔離體與受力圖
小結與討論
第2章 力系的等效與簡化
2.1 力系的合成與力的分解
2.2 力在坐標軸上的投影
2.2.1 力沿直角坐標軸的分量
2.2.2 力在坐標軸上的投影
2.2.3 合力投影定理
2.3 力矩
2.3.1 力對點之矩
2.3.2 力對軸之矩
2.3.3 合力矩定理
2.4 力偶
2.4.1 力偶力偶矩
2.4.2 力偶、力偶系的等效
2.5 力系的簡化
2.5.1 力的平移定理
2.5.2 平面力系向一點簡化
小結與討論
第3章 力系的平衡
3.1 力系的平衡條件
3.1.1 空間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3.1.2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3.2 單個剛體的平衡問題
3.3 簡單剛體系的平衡問題
3.4 靜定與超靜定的概念
3.5 考慮摩擦時的平衡問題
3.5.1 滑動摩擦
3.5.2 考慮摩擦時的物體平衡
問題
小結與討論
第4章 內力與內力圖
4.1 變形固體
4.1.1 彈性變形和塑性變形
4.1.2 力與變形一致的微觀模型
4.1.3 變形固體的基本假設
4.2 內力
4.2.1 分布內力
4.2.2 內力分量
4.2.3 桿件的基本受力變形形式
4.2.4 內力的計算方法——截面法
4.3 軸向拉壓桿的內力
4.3.1 軸力
4.3.2 軸力圖
4.4 梁的內力
4.4.1 平面彎曲
4.4.2 梁的剪力和彎矩
4.5 梁的內力方程與內力圖
4.5.1 內力方程與內力圖
4.5.2 利用微分關系作梁的內力圖
4.6 疊加法作梁的彎矩圖
4.6.1 疊加原理
4.6.2 疊加法作彎矩圖
4.6.3 區(qū)段疊加法作梁的彎矩圖
4.7 扭轉桿的內力
小結與討論
第5章 靜定結構的內力
5.1 多跨靜定梁的內力
5.2 靜定平面剛架的內力
5.2.1 靜定平面剛架
5.2.2 靜定平面剛架的內力圖
5.3 靜定平面桁架的內力
5.3.1 靜定平面桁架
5.3.2 靜定平面桁架內力的計算方法
5.4 靜定組合結構的內力
5.5 三鉸拱的內力
5.5.1 拱的特點及分類
5.5.2 三鉸拱的支座反力和內力
5.5.3 合理拱軸線
5.6 各類結構的受力特點
小結與討論
第2篇 強度、剛度、穩(wěn)定性分析
第6章 桿件橫截面上的正應力
6.1 應力、應變及相互關系
6.1.1 應力正應力和切應力
6.1.2 正應變胡克定律
6.1.3 切應變剪切胡克定律
6.1.4 切應力互等定理
6.2 軸向拉壓桿橫截面上的正應力
6.3 彎曲正應力
6.3.1 純彎曲時橫截面上的正應力
6.3.2 純彎曲正應力表達式的應用
6.4 斜彎曲時的正應力
6.5 拉(壓)與彎曲組合變形時桿的正應力
6.5.1 拉(壓)彎桿的正應力分析
6.5.2 偏心壓縮桿的正應力
6.5.3 截面核心
小結與討論
第7章 桿件橫截面上的切應力
7.1 圓截面等直桿扭轉時的切應力
7.2 矩形截面等直桿的扭轉切應力
7.3 梁剪切彎曲時的切應力
小結與討論
第8章 應力狀態(tài)分析
8.1 一點處的應力狀態(tài)
8.2 平面應力狀態(tài)分析
8.3 類比法的應用——應力圓
8.4 主平面主應力主方向
8.5 剪切彎曲桿的主應力及主應力跡線
8.6 三向應力狀態(tài)廣義胡克定律
小結與討論
第9章 強度失效分析和強度條件
9.1 軸向拉伸壓縮時材料的力學性能
9.1.1 材料在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9.1.2 材料在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9.1.3 單向應力狀態(tài)下材料失效的判別準則及強度條件
9.2 不同強度失效判別準則下的強度條件
9.2.1 最大拉應力準則
9.2.2 最大切應力準則
9.2.3 形狀改變比能準則
9.2.4 莫爾準則
9.3 軸向拉壓桿的強度計算
9.4 連接件的工程假定計算
9.5 梁的強度計算
9.5.1 梁內危險點的應力狀態(tài)及強度條件
9.5.2 梁的強度計算
9.6 扭轉桿的強度計算
9.7 組合變形桿的強度計算
9.7.1 偏心拉伸壓縮、拉(壓)彎組合、斜彎曲
9.7.2 彎扭組合變形桿的強度計算
9.8 提高構件強度的途徑
小結與討論
第10章 結構的位移計算和剛度校核
10.1 結構的位移
10.2 桿件的變形與位移
10.2.1 軸向拉壓桿的變形與位移
10.2.2 圓截面扭轉桿的位移
10.2.3 梁的位移及剛度校核
10.3 虛功原理和單位荷載法
10.4 靜定結構在荷載作用下的位移計算
10.4.1 靜定結構在荷載作用下的位移公式
10.4.2 靜定桁架的位移計算
10.5 圖乘法
10.5.1 圖乘法原理
10.5.2 圖乘法計算直梁和剛架的位移
10.6 其他因素引起的靜定結構位移
10.6.1 支座移動引起的靜定結構位移
10.6.2 溫度變化引起的靜定結構位移
10.6.3 桿件長度誤差引起的桁架位移
10.7 互等定理
小結與討論
第11章 壓桿穩(wěn)定
11.1 壓桿穩(wěn)定的概念
11.2 臨界壓力的歐拉公式
11.3 壓桿的穩(wěn)定計算
小結與討論
第3篇 超靜定移動荷載動力荷載
第12章 超靜定結構分析
12.1 超靜定結構概述
12.2 力法
12.2.1 力法原理
12.2.2 力法步驟力法典型方程
12.2.3 超靜定梁和超靜定剛架的力法計算
12.2.4 對稱性的利用
12.2.5 超靜定桁架和超靜定組合結構的力法計算
12.2.6 支座位移時超靜定結構的力法計算
12.2.7 等截面單跨超靜定梁的彎矩和剪力
12.3 位移法
12.3.1 位移法原理
12.3.2 位移法基本結構和基本未知量
12.3.3 位移法計算示例
12.4 超靜定結構的位移計算
12.5 超靜定結構的特性
小結與討論
第13章 梁的極限荷載
13.1 極限荷載
13.1.1 極限狀態(tài)極限荷載
13.1.2 極限彎矩塑性鉸
13.2 用極限平衡法計算極限荷載
13.2.1 靜定梁的極限荷載
13.2.2 單跨超靜定梁的極限荷載
13.3 用機構法或試算法計算極限荷載
13.3.1 比例加載時判斷極限荷載的幾個定理
13.3.2 機構法試算法
13.3.3 連續(xù)梁的極限荷載
小結與討論
第14章 移動荷載作用下的結構分析
14.1 移動荷載及影響線的概念
14.1.1 移動荷載
14.1.2 鐵路和公路的標準荷載
14.1.3 影響線的概念
14.2 靜力法作影響線
14.2.1 簡支梁的影響線
14.2.2 外伸梁的影響線
14.2.3 結點荷載作用下梁的影響線
14.2.4 簡單桁架的影響線
14.3 影響線的應用
14.3.1 利用影響線求荷載作用下的量值
14.3.2 利用影響線確定荷載的最不利位置
14.3.3 鐵路、公路標準荷載的換算荷載
14.3.4 內力包絡圖
小結與討論
第15章 動力荷載
15.1 構件加速平行移動時的應力計算
15.1.1 慣性力
15.1.2 動靜法
15.1.3 構件加速平移時的動應力
15.1.4 地震荷載
15.2 桿件受沖擊時的應力計算
15.3 交變應力與疲勞破壞的概念
小結與討論
附錄
附錄A 平面圖形的幾何性質
A.1 靜矩、形心及相互關系
A.2 慣性矩極慣性矩慣性積慣性半徑
A.3 慣性矩的平行移軸公式
A.4 形心主慣性軸形心主慣性矩
A.5 組合圖形的形心、形心主軸、形心主慣性矩計算
附錄B 型鋼規(guī)格表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