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不同時代詩人飲酒心態(tài)的比較,凸現出唐人的詩酒風采。在唐代詩人那里,飲酒是基本功,而酒與詩是雙美,缺一不可。唐代詩人飲酒,飲出了詩情,飲出了哲理,飲出了學問,飲出了人生。這種整體性的論述,無疑是精準的、深入的。著者還選取三個典型的代表——酒仙李白、酒圣杜甫、醉吟先生白居易,通過對他們飲酒詩的比較,深刻地揭示了他們的人品、詩品之差異。酒仙李白“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在酒的世界中尋找到了一個自信、自尊、自愛、自立的富有獨立人格的自我,尋找到了一個不受束縛、不受限制的自由天地,在醉中進入了一個與天地萬物合而為一、與宇宙大化同生共死的涅槃境界。酒圣杜甫則“性豪業(yè)嗜酒,嫉惡懷剛腸”,多有“沉飲聊自遣,放歌破愁絕”的詩作。他的酒詩中當然不乏娛情放縱、借酒澆愁的內容,但更多的是關注蒼生社稷,醉中也是一個站在樂游原上“獨立蒼茫自詠詩”的憂國憂民的志士仁人的形象。而醉吟老先生白居易,清醒時是一個直諫斗士,遭受打擊后便去酒中尋找自己的無憂世界,過著自娛自樂、醉生夢死、獨善其身的生活。著者通過對比這三位大詩人飲酒的心態(tài)、詠酒詩的內涵,對他們的詩歌和為人進行了定評 李白的詠酒詩充滿了傲視世俗的仙氣;杜甫的詠酒詩有一種博大胸懷的浩氣;而白居易的詠酒詩則有一股富貴閑人的俗氣。三“氣”之分,議論精警,直指心肝。酒中見真情,以酒說詩興味真。這是著者利用酒文化研究唐代詩人獲得的成果,也為他人提供了一條可資借鑒的研究唐詩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