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前言/黃霖
引言 關于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性質和分期
上編20世紀上半葉中國古代文學研究
第一章家現(xiàn)代視野下的古代文學論
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文學的漸變和外來文學觀念的初渡
第二節(jié) “五四”精神下傳統(tǒng)文學的價值重估
第三節(jié) 馬克思主義在古典文學研究中初試鋒芒
第四節(jié) 開放視野中民族文化的持存
第五節(jié) 民族解放大潮中的古典文學論
第二章醫(yī)管理局古代文學研究學術觀念方法的傳承和新變
第一節(jié) 學術獨立思潮與古代文學研究
第二節(jié) 古典文學研究中的近代科學精神
第三節(jié) 古代文學研究的傳統(tǒng)方法
第四節(jié) 古代文學研究的現(xiàn)代方法
第三章 古代文學研究領域的空前拓展
第一節(jié) 異軍突起的通俗文學研究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詩文研究的繼續(xù)與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古代文學中西比較研究的初創(chuàng)
第四節(jié) 走向學科獨立的中國文學批評史
第五節(jié) 《中國文學史》的編著
中編 建國三十年中國古代文學研究
第四章 政治運動中的中國古代文學研究
第一節(jié) 毛澤東的文學遺產論
第二節(jié) 俞平伯、胡適批判與古代文學研究
第三節(jié) “雙百”方針與古代文學研究的復興
第四節(jié) 反右運動前后的古代文學研究
第五節(jié) “文化大革命”與古代文學研究的政治化
第五章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中國古代文學的磨合
第一節(jié) 文學遺產的批判與繼承
第二節(jié) 古代文學中的現(xiàn)實主義問題
第三節(jié) 古代文學意義的現(xiàn)代詮釋
第四節(jié) 新型《中國文學史》的嘗試
第五節(jié) 馬克思主義理論視野下的民族文論研究
第六章 范式的變革與傳統(tǒng)學術的邊緣化
第一節(jié) 建國三十年古代文學學術范式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性研究的邊緣地位和不懈追求
下編 新時期以來中固古代文學研究
第七章 “撥亂反正”與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復興
第一節(jié) 思想解放運動中古代文學研究的理論反思
第二節(jié) 古代文學研究的“拔亂反正”
第三節(jié) 建國以來古代文學研究一些結論的重新審理
第八章 傳統(tǒng)性研究基礎地位的確立
第一節(jié) “為考證工作恢復名譽”
第二節(jié) 文學古籍整理工作的豐碩成果
第三節(jié) 出土文獻、實物研究的新成就
第九章 20世紀后20年的文學學術思潮
第一節(jié) 80年代:宏觀研究的理論探索
第二節(jié) 90年代:學術內斂和尋求規(guī)范
第三節(jié) 古代文學研究中的“人學”精神
第十章 古代文學研究格局的重新調整
第一節(jié) 古代文學中外比較研究的復興
第二節(jié) 新理論、新方法在古代文學研究中的嘗試
第三節(jié) 古代文學史“缺段”研究的彌補
第四節(jié) 中國古代文學學術史研究的發(fā)軔
第十一章 學術范式的醞釀:以歷史文化學為核心
第一節(jié) 社會歷史學研究方法的深廣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古代文學研究的歷史文化學方法
第三節(jié) 文學研究向人類靈魂深處開掘
第四節(jié) 文學流派和文人群體研究的興起
第十二章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與美學研究
第一節(jié) 從民族性探求到現(xiàn)代轉型
第二節(jié) 《中國文學批評史》的輝煌與古代文論的分向發(fā)展
第三節(jié) 蔚然興起的古代美學研究
第十三章 中國文學史學的理論思考和學術進步
第一節(jié) 中國文學史學的理論探討
第二節(jié) 多樣化、個性化的《中國文學史》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