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面看,中國經濟持續(xù)高增長,產業(yè)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方式有條不紊,各項改革平穩(wěn)推進,社會秩序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然而,從負面上看,基尼系數逼近0.5,兩極化程度驚人,金融風險、“三農”問題壓力不斷加大……中國經濟的特殊可以說是無處不在,表現在方方面面,而要看清背后的規(guī)律,就需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本書重點選取了16個公眾比較關注的謎題。既有宏觀形勢,又有微觀領域,如:宏觀一片大好,為什么微觀卻并不如意。既有理論探討,又不乏現實意義,如:過剩與“蒸發(fā)”為什么到了中國就不能因循舊路。既有國內形勢,也有國際探討,如:中、日、美三國關系。在對各個領域的謎題進行綜合解析的基礎上,指出了把握中國經濟的N個維度,并預言了中國的“新”態(tài)勢。希望通過對“特殊”的分析展示出中國經濟規(guī)律“另類”的一面。中國經濟之所以在過去20多年二路高歌猛進。取得今世人矚目的成績,漸進式改革發(fā)揮了其過程可控、節(jié)奏可調、兼容國情等諸多優(yōu)點,使得中國得以包容世界的先進技術文化轉移以及我國社會轉型、體制轉軌、產業(yè)結構調整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巨大能置。面向未來,中國要享受到大國經濟的好處還涉及兩個重要問題的解決,一個是東北亞地緣矛盾的破局,尤其是日本對與中國經濟進行循環(huán)的覺悟,另一個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必須擺脫事實上的小國經濟,充分調動國內的消費潛力,發(fā)展真正的大國經濟,這還有賴于國內經濟成功轉型,否則可能與世界“新”在中國的大機遇擦肩而過。中國要跨越,要用數十年的時間走完別人數百年的歷程之時,不僅需要自信、創(chuàng)新。而且需要現實的、切合中國實際的發(fā)展道路。這既是技術、資源的重新組合。更是策略與智慧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