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哲學知識讀物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獻給自由精靈的書

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獻給自由精靈的書

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獻給自由精靈的書

定 價:¥28.00

作 者: (德)弗里德里?!つ岵?著;楊恒達 譯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一本獻給自由精靈的叢書
標 簽: 哲學知識讀物

ISBN: 9787300065229 出版時間: 2005-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62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為紀念伏爾泰逝世100周年而寫,同時也出自作者對早年崇拜的音樂家瓦格納的失望情緒。全書用格言體寫成,分兩卷。第一卷共九章,從各方面探討了世界與人生的基本問題。第二卷的兩個部分《見解與箴言雜錄》和《漫游者和他的影子》,繼續(xù)作者在第一卷中開始的對西方形而上學傳統(tǒng)及其影響下的西方文化的全面批判。作者一方面肯定人性中值得肯定的方面,希望挖掘人的潛力,使人類變得更優(yōu)秀;另一方面又對人性的弱點和缺點,尤其對西方文化傳統(tǒng)下形成的這種弱點和缺點,進行了尖刻的諷刺和挖苦。 作者寄希望于"自由精靈",也就是能超越傳統(tǒng)思維方式、傳統(tǒng)道德觀念而自由思想的人。

作者簡介

  弗里德里?!つ岵桑‵riedrichNietzsctle,1844—1900),19世紀德國哲學家,唯意志論和生命哲學主要代表之一,被認為是世界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早年在波恩大學和萊比錫大學學習,獲博士學位。不到25歲就被聘為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古典語文學副教授,并在一年以后成為正教授。一生著述頗豐,如《悲劇的誕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道德的世系》、《強力意志》等,對20世紀的思想界產(chǎn)生重大影響。1889年初,在意大利的都靈街頭摔倒,就此精神錯亂,于11年后在德國的魏瑪去世。

圖書目錄

前 言
1人們十分經(jīng)常地、總是帶著非常驚異的表情告訴我,我的所有著作,從《悲劇的誕生》到最近發(fā)表的《未來哲學的前奏》,都有著某種共同的、了不起的東西:他們對我說,它們?nèi)及蹲酱中拇笠獾男▲B的陷阱與羅網(wǎng),幾乎總是神不知鬼不覺地引導人們推翻習慣上的價值估價與受到珍視的習慣。怎么?難道一切都只是——人性的,太人性的嗎?難道不是帶著這樣的嘆息,人們從我的著作中走出來,甚至對道德也帶著某種恐懼和猜疑,乃至受到很大誘惑和鼓動,要扮演一下最糟糕的事情的辯護者角色:好像這些事情只是受到了最惡劣的誹謗?人們把我的著作稱為懷疑學派,更有甚者,稱為鄙視學派,幸好也稱作大膽學派,甚至冒險學派。事實上,我自己并不相信,以前有人曾以同樣深刻的懷疑態(tài)度看待過世界,而且不僅是偶然作為魔鬼的辯護人,同樣也是,從神學上講,作為上帝的敵人和挑戰(zhàn)者,任何人,只要猜到一點隱藏于每一種深刻的懷疑中的后果,猜到一點每一種絕對的觀點不同注定那些受其影響的人必然要遭受的孤獨的冷酷與恐懼,他就也會理解:我多么經(jīng)常地為了從自身中恢復過來,仿佛為了暫時忘卻自我,試圖找個地方躲避一下——在某種崇敬,或者某種敵意,或者某種科學方法,或者某種輕浮,或者某種愚蠢中;他還會理解:我為什么無法找到我所需要的東西時,就通過造假來逼迫自己接受,從偽造與虛構(gòu)中求取(——詩人們還做過什么別的呢?世上一切藝術(shù)的目的何在呢?)。但是我再三地最需要用于我的治療與自我恢復的東西是,相信我不是這樣的個別存在,個別的觀察者——迷人地猜疑人們眼中所見、欲望中所追求之物的相似與相同,心安理得于對友誼的信任,雙重盲目到毫無疑問的地步,津津樂道于前景、表面、近處、近在眼前的事物,以及一切帶有顏色、皮膚、表面性的東西。也許我這樣的考慮會被指責運用了一點"藝術(shù)",一點比較精巧的偽造錢幣的做法:例如,我在已經(jīng)充分看清道德問題的時候,卻存心在叔本華盲目的道德意志面前閉上自己的眼睛;同樣,我在理解理查德·瓦格納不可救藥的浪漫主義問題上也欺騙了我自己,就好像它是一種開始而不是一種終結(jié);同樣,還有希臘人的問題,同樣,還有德國人及其未來的問題——也許還有整整一長串這樣的同樣吧?——但是,假定所有這一切都是真的,假定我受到的指責是有充分理由的,那么你們關(guān)于以下的問題又知道些什么,又能知道些什么呢?在這樣的自我欺騙中包含著多少自我保存的狡詐,多少理智和更高的照料——以及多少必要的虛假,從而我可以不斷允許自己有大量我自己的真實呢?……夠了,我仍然活著;生活畢竟不是憑道德想象出來的;它要的就是欺騙,它以欺騙為生……可不是嗎?在這里我已經(jīng)重新開始,做我一向所做的事情,我這個非道德主義的老家伙,這個捕捉鳥類的老手——說著非道德、超道德的話,"在善惡的彼岸"——
2——于是當我需要的時候,我曾經(jīng)也為自己發(fā)明了"自由精靈",這本標題為《人性的,太人性的》的憂郁而大膽的書就是獻給這些精靈的:這種"自由精靈"現(xiàn)在不存在,過去也不存在——但是如我所說,當時我需要它們的陪伴,為的是在糟糕事物(疾病,孤獨,異國他鄉(xiāng),憂郁癥,無所事事)的懷抱中同好的事物為伍:作為勇敢的伙伴與幽靈,當你有興趣又說又笑的時候,可以和它們在一起又說又笑,當它們變得令人厭倦的時候,你可以讓它們見鬼去——總之是作為對缺少朋友的一種補償。這種自由精靈有一天可能會存在,我們的歐洲在其明天或后天的子孫中將會擁有這樣一些勇敢而大膽的小伙子,作為一種肉體的、顯而易見的存在,而不僅僅是像我的情況那樣,作為幽靈和隱士的幻覺效應而出現(xiàn):我希望對此毫不懷疑。我已經(jīng)看見他們慢慢地、慢慢地來臨;如果我事先描述我看見他們在什么樣的命運下產(chǎn)生,以什么樣的方式來臨,也許就做了加速他們來臨的事情吧?——
3人們可以猜測,"自由精靈"的類型有一天在一種精靈中達到了完美的成熟與甜蜜,而這樣一種精靈已經(jīng)決定性地經(jīng)歷了一場大解脫。它以前是一種格外受到束縛的精靈,似乎永遠被束縛在它的角落與柱子上。是什么東西束縛得最結(jié)實?什么樣的繩索幾乎是扯不斷的呢?在高級的、精選的人種那里是應盡的責任:那種青年人應有的崇敬之情,那種在一切受尊敬受推崇的古老事物面前的畏懼與溫柔,那種對他們從中成長起來的大地,對引導他們的那只手,對他們在其中學會如何頂禮膜拜的圣地的感激之情——他們的關(guān)鍵性時刻本身將他們最結(jié)結(jié)實實地捆綁起來,使他們負起最持久的責任。大解脫突然像地震一般降臨到那些受到如此束縛的人們頭上:年輕的心靈一下子受到震顫,被扯斷束縛,解脫出來——它自己也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一種沖動和壓力像一道命令一般支配并控制了它;一種意志和愿望覺醒了,更不惜一切代價地離去,無論去向哪里;在它的一切感覺中都燃燒著、躁動著一種對一個尚未發(fā)現(xiàn)的世界的強烈而危險的好奇心。"寧死也不在這里生活"——那種命令式的聲音和誘惑如此回響著:而這個"這里",這個"家園",卻是它至今所愛的一切!對它所愛之物突然感到的一種恐懼和懷疑,對它所謂的"責任"所產(chǎn)生的一種閃電般的輕蔑,一種渴望漫游,渴望異國他鄉(xiāng),渴望疏遠,渴望著涼,渴望清醒,渴望冰凍的躁動的、任性的、火山漫游般的要求,一種對愛的憎恨,也許是對以前曾在其中愛過、頂禮膜拜過的地方的一種褻瀆神圣的回敬和回顧,或是對它曾經(jīng)做過的那種事情感到的一種火辣辣的羞愧,同時也是一種對它做了那種事情所感到的狂喜,一種陶醉的、內(nèi)心狂喜的震顫,在這種震顫中流露出一種勝利——一種勝利?對什么,對誰的勝利?一種迷一般的、問題成堆的、可疑的勝利,然而終究是第一次勝利:這樣的糟糕而痛苦的事情便是大解脫的歷史之一部分。它同時也是可以摧毀它的擁有者的疾病,這種要求自決、要求自我估價的力量和意志的第一次迸發(fā),這種要求自由意志的意志:在解放了的囚犯現(xiàn)在試圖用以顯示他已掌握萬事萬物的瘋狂嘗試和不可思議的做法中表明他真是病得不輕??!他拼命地四處游蕩,帶著一種不知饜足的貪婪;他捕獲的東西,必須為他繃緊到危險程度的驕傲之弦付出代價;他把引起他興趣的東西撕得粉碎。他以一聲獰笑把他所發(fā)現(xiàn)的遮蔽著的、以某種羞怯保護起來的東西翻轉(zhuǎn)過來:他試探一下,如果有人將這些東西翻轉(zhuǎn)過來,它們將是什么樣子。如果他現(xiàn)在也許賞識那些至今名聲不好的東西——如果他好奇地惡魔般地在最受到禁止的東西周圍爬來爬去,這便是任性,是對任性津津樂道。在他的頻繁活動與漫游的背后——因為他不安地、漫無目的地奔走,如同在沙漠中一般——是一個帶著越來越危險的好奇心的問號。"不是一切價值都可以翻轉(zhuǎn)的吧?善也許就是惡吧?上帝只不過是魔鬼的一種發(fā)明和手腕吧?也許一切歸根結(jié)底都是假的?如果我們是受騙者,我們是否同樣也是欺騙者呢?我們必須不做欺騙者嗎?"這樣的想法引導著他,引誘著他越走越遠,越走越遠。孤獨越來越威脅性地、令人窒息地、令人揪心地包圍著他,擁抱著他,那位可怕的女神,那位瘋狂的激情之母——然而今天誰又知道孤獨是什么呢?……
4路還遠著呢,從這病態(tài)的孤獨,從這樣一些茫茫無際的嘗試階段,到那巨大而充分的安全與健康,那種安全與健康甚至也不得不包含疾病,作為獲得知識的手段與工具;到那成熟的精神自由,這種自由同樣也是內(nèi)心的自我支配與約束,并且允許運用許許多多相互矛盾的思想方法;到那種過度富有的內(nèi)在廣博與驕縱,這種廣博與驕縱排除了這樣的危險:精神也許甚至在自己的道路上也會失去自我,會墜入情網(wǎng),醉意朦朧地坐著待在某個角落里;以至那種造型力、治療力、模仿力、修復力的過剩,那種過剩就是高度健康的標志,是那種給予自由精靈以危險特權(quán)的過剩,這種特權(quán)允許它靠嘗試而生活,允許它獻身于冒險:自由精靈的大師級特權(quán)!在這期間,也許有長年的恢復期,有充滿多種色彩的、痛苦又著魔的、變化中的年代,它受到一種堅韌的健康意志的支配與引導。這種意志敢于經(jīng)常讓自己穿上健康的外衣,裝扮成健康本身。其中有一種中間狀況,一個這樣一種命運的人回憶起這種狀況來不可能不情緒激動:一種純粹的、華美的光與日一般的幸運為他所擁有,一種飛鳥的自由、飛鳥的瞻望、飛鳥的高傲的感覺,還有第三種交織著好奇與溫和的蔑視的東西。一個"自由的精靈"——這個清涼的字眼在那種狀況中令人感到舒坦,而且?guī)缀趿钊烁械綔嘏?。人們不再在愛與恨的桎梏中生活,沒有"是",也沒有"不",隨心所欲地靠近,隨心所欲地遠離,最喜歡逃之夭夭,躲躲閃閃,隨風飄去,飛得更遠更高;人們被慣壞了,就像每一個曾經(jīng)看到許許多多事物在自己底下的人一樣——人們變成了那些關(guān)心同自己無關(guān)事物的人的對立面。事實上,自由的精靈現(xiàn)在只同他不再關(guān)心的事物——多少事物?。 嘘P(guān)系……
5進一步的康復:自由的精靈再次接近人生,當然是慢慢地,幾乎很勉強、很不信任。它周圍再次變得更加溫暖,仿佛更有天國之色;感情和同情具有了深度,各種暖風從它頭頂刮過。它似乎感覺到它的眼睛現(xiàn)在才為近在咫尺的東西而睜開。它感到驚奇,默默地坐著:它曾經(jīng)在哪里?這些近在咫尺的最近的事物:對它來說,它們似乎變得有多厲害!它們現(xiàn)在具有了怎樣的青春活力和魅力!它感激地回顧——感激它的漫游,它的頑強和自我異化,它的遠視和在高空中鳥一般的飛行。它并沒有像一個溫存而抑郁的游手好閑者那樣,總是"在家里",總是"在自己家里"待著,這有多好!它過去是失去了自我:這是毫無疑問的。只有現(xiàn)在它才看到自我——在它看到自我時,它經(jīng)歷了何等的驚喜!何等史無前例的震顫!何等的幸福,即使尚帶著康復者的疲憊、老毛病,甚至舊病的反復!它多么喜歡悲哀地靜坐著,喜歡長久的耐心,喜歡躺在陽光里!誰像它那樣熟悉冬天里的幸福,熟悉陽光撒到墻上的斑點!這是世界上最滿心感激的動物,也是最謙虛的動物,這些重新把一半臉朝向生命的康復者和蜥蜴——它們中間的某一些不在每一天的最后唱上一支小小的贊歌是不會放這一天過去的。認真說來:以這些自由精靈的方式得病,長時間抱病不起,然后,更長,更長時間的健康,我的意思是說,變得"更健康",這是治療所有悲觀主義(眾所周知,古老的理想主義者與說謊老手的大問題)的一種基本療法。在長時期當中只為自己開小劑量的健康處方是明智的,明白處方哲理的。
6在那個時候,也許最終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在仍然承受著壓力,仍然變化著的健康的光芒照射下,那種大解脫的謎,那種直至當時都神秘而可疑地、幾乎捉摸不定地等候在它記憶中的謎,開始為自由的、越來越自由的精靈揭去自己的面紗。如果它長期以來都幾乎不敢問自己:"為何這般袖手旁觀?這般孤獨?為何放棄我曾經(jīng)崇敬的一切?甚至連崇敬也一并放棄?為何這般頑固,這般猜疑,對你自己的德行這般仇恨?"那么現(xiàn)在它卻敢于大聲地提出問題,并且也聽到了對此的回答一類的東西。"你應該成為你自己的主人,也成為你自己德行的主人。從前它們是你的主人;但是它們只能是你的工具,像其他工具一樣。你應該支配你的是非觀念,學會按照你的更高目標亮出你的是非觀念。你應該學會理解一切價值判斷中的透視法——推移、畸變、表面的視界目的論,以及屬于透視法的一切;還有關(guān)于對立價值問題的那些愚蠢想法,以及一切是、一切非讓我們付出的智力上的損失。你應該學會理解一切是與非中的必要的非正義,同生命不可分割的非正義,甚至生命本身也是由透視法及其非正義所決定的。你尤其應該親眼看一看,非正義在何處為最大:也就是說,在哪里生命的發(fā)展最小、最狹窄、最簡陋、最原始,而且不得不將自己作為目標與事物的尺度,為了保存它自己而秘密地、卑劣地、不停地搗碎、懷疑那些更高、更大、更富有的——你應該親眼看一看等級順序的問題,以及權(quán)力、權(quán)利、透視法的無所不包如何互相朝高處發(fā)展。你應該"——夠了,自由的精靈現(xiàn)在知道,它服從了什么樣的"你應該",還有,它現(xiàn)在能做什么,只有現(xiàn)在它才——可以——做什么……
7自由的精靈便是這樣就那個解脫之謎給予自己回答,而且因為它是從自己的情況中得出一般性結(jié)論的,所以它最終是就它自己的經(jīng)驗作出抉擇。"就像發(fā)生在我身上一樣,"它對自己說,"事情也必然發(fā)生在每個人身上,一項任務需要有所體現(xiàn),需要'來到世上'。"這項任務的秘密力量和必然性將像一次無意識的懷孕那樣在它個別的命運之間、之中起支配作用——早在它親眼看到這項任務本身并知道稱之為何種名目之前。我們的使命支配著我們,盡管我們不了解它;是未來規(guī)定了我們的今天。假定等級順序的問題我們可以稱之為我們的 ——我們這些自由精靈的——問題:那么現(xiàn)在我們的生命如日中天的時候,我們才明白,這個問題在可以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之前需要做什么樣的準備,需要走什么樣的彎路,需要從事什么樣的試驗,需要接受什么樣的誘惑,需要進行什么樣的喬裝打扮,以及我們首先必須如何經(jīng)歷身心中最多樣化、最矛盾的困苦與幸福的狀態(tài),作為叫做"人"的那個內(nèi)在世界的冒險者與環(huán)球航行者,作為同樣叫做"人"的每一次"更上一層樓"和"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的階段的測量者——滲透一切,幾乎無所畏懼,無所蔑視,無所損失,充分享受一切,清除掉帶偶然性的一切,仿佛徹底將其過一遍篩子——直到我們——我們這些自由的精靈——最終可以說:"在這里——有一個新的問題!在這里,有一把長長的梯子,我們自己坐在梯子的橫木上,已經(jīng)爬上來——我們自己在某個時候就曾經(jīng)是這些橫木!在這里,有高,有低,有在我們之下的,一個巨大的長長的序列,一種等級序列,我們看見了這一切:在這里——我們的問題!"——
8沒有一個心理學家和能解讀符號者會有片刻的困難,來認出本書屬于(或處于)剛才所描述的那種發(fā)展的哪個階段。但是今天哪里又有心理學家呢?在法國當然有;也許在俄國也有;在德國肯定沒有。今天的德國人之所以甚至能認為這有助于他們的聲譽,這是不乏理由的:這對一個在此問題上其秉性與模樣都不像德國人的人來說,是夠糟糕的!這本德國的書懂得在許多國家與民族中找到它的讀者——大約花了十年時間——并且一定熟悉某種音樂和笛子藝術(shù),甚至外國人漠然的耳朵也會受到其誘惑而來傾聽——可正是在德國,這本書被馬馬虎虎地閱讀,評價最糟糕:原因何在?——"它要求太多,"有人回答我說,"它面向沒有為粗野苦役所困擾的人,它想要有細膩的、極其精細的感覺,它需要過剩,需要時間的過剩,內(nèi)心與天空的明朗的過剩,最無拘無束意義上的悠閑的過剩:我們今天的德國人沒有,因而也不可能給予別人的那種純粹的好東西。"——在一個如此有禮貌的回答之后,我的哲學勸我保持沉默,不再繼續(xù)發(fā)問;尤其是在某些情況中,如格言所說,要繼續(xù)當一個哲學家,只有——保持沉默。
  1886年春于尼斯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