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1905年出生于上海青浦縣練塘鎮(zhèn)。幼年便喪雙親,由舅父母撫養(yǎng),因此又名廖陳云、廖程云。1919年,他小學畢業(yè)后,到上海商務印書館當學徒。1925年入黨并投身五卅運動。1927年“四·一二”政變后,他回家鄉(xiāng)搞農運,曾任農民起義武裝的黨代表、青浦縣委書記和江蘇省委農委書記等職。1930年9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六屆三中全會上,陳云被補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六屆四中全會上當選中央委員。1931年9月,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成立,他是成員之一。1933年初,他隨臨時中央遷到江西瑞金,任白區(qū)工作部部長。長征初期,陳云任紅五軍團中央代表,在遵義會議上積極支持毛澤東。會后,中央派他恢復白區(qū)工作。部隊過了大渡河后,陳云歷盡艱難,化裝潛出四川。到了上海,他發(fā)現難以活動,便于1935年9月轉赴莫斯科,向共產國際報告了長征及遵義會議情況。陳云作為黨內少有的工人、店員出身的領袖,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幾個關鍵時期都做出過突出貢獻。這既出于他自身的優(yōu)秀品質,同時也與他所處的成長和工作環(huán)境密不可分。中國近現代最大的工業(yè)金融中心上海,是陳云人生軌跡起步的地方。西方資本主義在這里建立了侵略據點,并以早期資本主義冷酷的敲骨吸髓式的壓榨,給神州古國帶來了重重災難。不過與此俱來的副產品,便是在這里出現了體現近代科學管理的市場效益觀念,出現了一批精明的上海人。對于陳腐的“重義而不喻利”的封建傳統觀念來說,那種看似缺少溫情卻務實求真的作風,正是破舊立新的重要催化劑。陳云受家境所限,只讀完了小學,靠辛勤自學成才。他通過工作實踐,了解了中國最近代化的城市;在長期農運斗爭中,他又懂得了中國的鄉(xiāng)村;后來又與國外的學習考察相結合,終于使他在思想認識上出現一次又一次飛躍,成為解決難題的能手。新中國成立時,面對經濟崩潰的爛攤子,主持中央財經委的陳云連出良策,只用半年多時間就使全國財政收支接近平衡,解決了舊中國多少年都無法解決的金融物價問題,一時被人嘆為奇跡。他在黨內較早發(fā)現“大躍進”和人民公社的問題,支持并提出實行包產到戶的建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他再度復出,又反對“洋冒進”。在共和國邁向現代化的漫長歷程中,陳云的真知灼見將永遠銘刻在史冊上。解放戰(zhàn)爭時,他拒絕別人送來的好槍:“如果到了需要我用槍的時候,仗早打輸了”新中國成立后,陳云作為國家最主要的理財人,難免給人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其實,生活中的陳云非常平易近人。他7歲時入本鎮(zhèn)小學讀書后不久因家貧失學,是校長杜衡伯讓他免費入學。對此,陳云一直懷念不忘。1986年,當鎮(zhèn)上小學請他題寫校名時,陳云欣然命筆。陳云還多才多藝,喜歡評彈,會吹簫、吹笛,也會拉二胡,在繁忙工作之余以此自娛。據身邊的工作人員講,晚年的陳云用牛皮紙包書、用繩子捆扎仍很利索,連年輕人都趕不上他。他的毛筆字很好,也得益于年輕時當店員的經歷,因為往外寄書,包要包得結實,地址也要用毛筆寫得端端正正。陳云自己的生活一向簡樸,并始終嚴于律己。有一年,11月10日左右,北京的氣溫驟降。周恩來去陳云那里,發(fā)現陳云正擁著棉被坐著辦公,仍抵御不住寒氣。周總理看著于心不忍,馬上表示特許這里提前幾天燒暖氣。陳云卻堅辭道:11月15日供暖的時間是我定的,我不能破這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