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人口學西方人類學思潮十講

西方人類學思潮十講

西方人類學思潮十講

定 價:¥23.00

作 者: 王銘銘著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人類學的表述
標 簽: 文化人類學

ISBN: 9787563353385 出版時間: 2005-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3cm 頁數(shù): 26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作者對西方人類學家提出的有關文化、社會、人的描寫問題的研究述評十篇,對西方人類學理論和方法進行了系統(tǒng)的介紹。作者首先介紹了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人類學思潮,使讀者對人類學的發(fā)展狀況有一個初步的把握,在對一些重要理論轉變的探討中了解傳統(tǒng)人類學的局限性以及新的理論取向的基本定位。隨后,作者介紹了近30年來人類學思潮的情況:評介了美國文化人類學解釋學派;通過薩伊德《東方學》一書的解讀,把西方人類學的思潮放在知識與權力的框架中評論;西方人類學對“異文化尋求”的反思及由此推動的“回歸西方本土社會研究”的潮流;談到兩篇關于文化與變遷之間關系的文章,它們從相反的角度表達了人類學對于“全球化”的探索等。 書中收錄的10篇講稿,是作者與1994年至1998年間記錄下來的。其中7篇曾以“文化格局與人的表述”為名與1997年結集傳版,8年后在此再版,補充了3篇,改名為“西方人類學思潮十講”。書中收錄的講稿曾提交“社會文化人類學高級研討班”等學術研討會,也曾用作北京大學社會人類學理論與方法課程的教學參考資料。講稿涉及西方人類學理論的歷史演變,比較集中地介紹了19世紀人類學向20世紀人類學的轉變及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學思潮的基本特征。

作者簡介

  下王銘銘,生于1962年,福建泉州人,倫敦大學人類學博士?,F(xiàn)任北京大學人類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社會人類學研究,對社會史、鄉(xiāng)土中國研究、城市文化史也進行了有影響的探討。著述除了社會人類學理論述評之外,還有《村落視野中的文化與權力》(1998)、《逝去的繁榮》(1999)、《王銘銘自選集》(2000)、《草根權威》(2002,英文,合著)、《漂泊的洞察》(2003)、《走進鄉(xiāng)土上》(2004)、《溪村家族》等專題性學術論著及隨筆。

圖書目錄

引言
一 文化格局與人的表述:從進化論到結構主義
古典進化論與傳播論
社會學派、歷史具體主義與心理學派、功能學派
社會人類學、新進化論、民族學、結構主義
二 需要與社會:功能主義社會人類學再思考
功能主義與結構——功能主義
對功能主義的重新思考和理論更新
學科本體的討論
結語
三 社會、文化與個人:“集體性格論”批判
“文化與人格”研究
“文化與人格”的批判與再批判
社會、文化與個人
四 象征、實踐與反思:“后結構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
象征人類學
結構馬克思主義
政治經濟學派
結構、實踐與能動性
反思人類學
理論范式的多元化
五 文化的解釋:格爾茲的詮釋學探索
六 文化想像的力量:薩伊德論“東方”的表述
薩伊德與《東方學》
東方學的范疇和歷史
東方學的文化深層結構
“本土化”、文化霸權、文化人類學
七 遠方文化的謎:民族志與實驗民族志
引子:遠方的求索
民族志與“文化科學”的建造
文本學派對民族志的重新思考
實驗民族志的“藝術”
民族志的“面具”
附錄:傳媒時代人與文化的新視野
八 文化翻譯中的“誘”、“訛”與“化”
翻譯與文化翻譯
文化翻譯中的“誘”
“誘”——“訛”結合的文化誤解
關于文化的“化”
九 從異域回歸本土:文化批評、薩林斯、布迪厄
西方本土文化的批評
西方經濟的符號解讀:作為文化并置者的薩林斯
人的實踐及其可溝通性:布迪厄的追求
十 “文化遺存”的啟蒙:兩篇文章的兩種觀點
費徹爾和馬爾庫思的文章
薩林斯的文章
讀后的一點感想
參考文獻
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