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汲取了《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的智慧精華,從歷史典故中選出了大量用人之道的案例,加以精心編譯,歸納出用人36計,以成功的用人經驗和失敗的用人教訓,真實展現(xiàn)了歷史上的風云人物的用人之道,對當今企業(yè)界和管理界都具有廣泛的借鑒意義。 先看兩個國外真實的故事。美國有一家大公司看上了一家小公司的一位工程師,該工程師依戀原來的企業(yè),不肯被這家大公司高薪聘走。于是這家大公司花巨額資金連人帶財產買下這家小公司,從而獲得這位人才。還有這樣一件事,瑞士一位研究生研制成功了一支電子筆和一套輔助設備,可以用來修正遙感衛(wèi)星所拍攝的照片。這一發(fā)明引起世界各國重視。美國一家大公司派人去游說這位發(fā)明者,要用重金聘用他。瑞士一些公司也千方百計想留他在他們那兒工作。于是雙方展開了一場提高薪水的人才爭奪戰(zhàn),你加我也加。最后美國人說,現(xiàn)在我們不加了,等你們加足了,我們把此數(shù)乘一個五。就這樣,美國將這位研究生“連人帶筆加設備”一起弄走了。 不要以為競爭僅僅是產品的競爭,產品是人發(fā)明、生產的,企業(yè)之爭說到底是人才之爭。在競爭的角逐場上,人才爭奪戰(zhàn)是十分激烈的。被譽為“企業(yè)管理天才”的IBM的沃森,曾說過這么一句發(fā)人深思的話:“你可以接收我的工廠,燒掉我的廠房,然而只要留下這些人,我就可以重新建起IBM?!笔澜缡侨祟悇?chuàng)造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間奇跡都可創(chuàng)造出來。這正應了中國的那句古話:“得一人而得天下,失一人而失天下?!比瞬攀亲羁蓪氋F的。戰(zhàn)國時期,齊威王與魏惠王這兩個國君,一次在圍獵中發(fā)生了這樣一個爭論。魏王問:“齊國有寶貝嗎?”齊王答沒有。魏王說:“我國國土雖小,卻有直徑一寸大的珍珠10顆。每顆可照亮車前車后的車輛12輛。齊國是大國,就沒有珍寶嗎?”齊王說:“我認定的珍寶概念同你不一樣。我有個大臣叫檀子,派他守南城,楚國人不敢入侵;我有個臣子叫盼子,派他守官塘,趙國人就不敢到黃河來打魚;我有個官吏叫黔夫,派他守徐州,燕國人對著徐州北門祭祀求生;我有個臣子叫種首,叫他防盜防賊,百姓可以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像這樣的珍寶,其光澤可遠照千里,何止照亮12輛車子呢?!边@則故事充分說明了人才的重要。國家的發(fā)展、民族的振興都離不開人才,人才是立國之本,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歷史上由于善于知人善任、擁有一支雄厚的人才隊伍而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不斷發(fā)展壯大起來的不乏其人,比較典型的應該算劉邦了。劉邦出身于普通百姓,毫無政治背景,勢單力孤,可就是因為他善于識人用人,起用了張良、韓信、蕭何等一批文武人才,最后奪取了天下,建立了漢朝400年基業(yè)。其實,從相反的一面看,也可以看出人才的重要性。出身于貴族官宦之家的項羽,靠山堅固,勢力雄厚,但可惜他不會用人,最后只好演出了一場《霸王別姬》的悲劇。歷史上還有兩個因為不會用人而招致失敗的例子。一個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西戎國君,由于失去由余這個大才而導致國破家亡。另一個就是五代時期后梁最后一個皇帝朱友貞,由于重用小人而招致國家滅亡。朱友貞本人不算是個壞皇帝,他為人恭儉,不荒淫暴虐,但他沒有知人之明,誤用小人,最后還是沒有逃脫國破身亡的下場。自古以來,凡是失去帝王之業(yè),甚至招致滅頂之災的,都無不與用人是否得當有直接關系。觀察歷史的興亡軌跡,雖然朝代的更替興亡,各有其自己的特點和特殊因素,如夏、商、周滅亡是因寵愛女色所致;短命的秦朝是因奢侈暴政所致;西漢滅亡是因外戚專權所致,東漢滅亡是因宦官專權所致等等,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因為用人不當,重用小人所致??梢娺x拔任用人才是多么重要??!因此,歷史上圣明的帝王深知人才的重要性,無不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任用。人才對于現(xiàn)代企業(yè)的作用不言而喻,所以企業(yè)的領導者們無不把“如何用人”當作頭等大事來抓,以期企業(yè)的“風和日麗,歌舞升平”。但事實上,雖然領導者們都有各自的用人原則和方法,卻并不能如想像中的得心應手:或怵之,或煩之,或急之,或怒之,不一而足。這時候,領導者們就該冷靜下來,仔細思考自己是否缺乏人才的支持,是否閱人無術,是否有人卻不會用,是否沒做到合理授權等等。是否有一個可以供中國企業(yè)的領導者們借鑒參考的參照物呢?中國有幾千年文明歷史,其中不僅縱橫捭闔,而且博大精深,蘊藏著一個取之不盡的思想寶庫。那些輝煌的歷史文明多方位、多視角地記載著我們的祖先對社會競爭各個領域的觀察、思考、實踐和總結。隨著人類歷史的推移和文明的進步,它們不僅沒有被埋沒,中外學者還不斷地從中發(fā)現(xiàn)價值、吸取精華,使之成為歷久常新、取之不竭的謀略寶庫。在眾多學科成就中,發(fā)展得最為豐富、最為成熟、最為燦爛的,如何選擇人才、任用人才是其中之一。而且,這些擇人任勢之學,在其形成過程中,各種精辟見解、獨特做法、典型例證大多都是同伐師興邦治國等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一代王朝中興史,一部正確人才運用史,國家興與賢才舉是結合發(fā)生的。戰(zhàn)事勝負,朝代更迭,國家中興,擇人任勢在這里起著重要作用。如周文王渭水河畔用呂尚興了周,漢劉邦脫衣以衣韓信興了漢,唐太宗以魏征為明鏡興了唐,朱元璋建禮賢館待劉基等人興了明等。豐富的擇人任勢的礦藏,是很值得我們作深層開發(fā)的。本書汲取了《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的智慧精華,從歷史典故中選出了大量用人之道的案例,加以精心編譯,歸納出用人36計,以成功的用人經驗和失敗的用人教訓,真實展現(xiàn)了歷史上的風云人物的用人之道,對當今企業(yè)界和管理界都具有廣泛的借鑒意義。古人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闭莆樟诉@些歷史人物的用人精髓,也就是掌握了優(yōu)勢契機。伴隨著人類社會向新世紀的邁進,世界正在發(fā)生深刻的變化,作為世界經濟發(fā)展中最具活力的國家,中國社會正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人才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到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問題。希望本書對幫助中國企業(yè)的領導者解決“人才無處覓,人才留不住”的難題有些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