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原本應該是快樂的,是一家人在一起談笑風生的祥和;是攜子之手,共沐春風的愜意;是意氣風發(fā)、風風火火的快感;是忙忙碌碌、早出晚歸的充實…… 不知何時,心理疾病悄悄走進了我們的內心,困擾、糾纏著我們。從此,我們的世界里沒有了笑容,沒有了愜意,沒有了快感,沒有了充實…… 警鐘已經敲響,為了能夠獲得幸福生活,我們應該對心理疾病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現(xiàn)代社會,心理因素與生理疾病的關系更顯日益突出。由于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競爭意識的提高以及噪音、擁擠等環(huán)境問題的加劇,使人們的心理負擔加重。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反差,使人們在獲得成功的同時往往亦感到若有所失;人際關系的改變、利益關系的改變,常常使人們近在颶尺卻猶如遠在天涯。理想與現(xiàn)實、個人與社會、要求與能力、欲望與道德的種種矛盾頻頻襲來,以致人們在拔地而起的高層建筑面前,在摩肩接題的人流之中,在燈火闌珊的不夜城里,或不時涌出孤獨、渺小、冷漠、自卑的心理體驗,或經常突發(fā)喜怒、自暴自棄,甚至產生生活太累、活著多余的感受。其結果,由心理因素導致的生理疾病的比例居高不下。 由此可見,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現(xiàn)實面前,只講究生理健康已經遠遠不夠了,必須同時講究心理健康。在積極鍛煉身體的同時,還必須加強心理教育,增強情緒修養(yǎng),努力培養(yǎng)樂觀、歡愉、開朗、坦然的心理品質。只有身心整體的健康,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