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法律知識讀物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研究生教學用書)

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研究生教學用書)

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研究生教學用書)

定 價:¥31.00

作 者: 付子堂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法律知識讀物

ISBN: 9787040162158 出版時間: 2005-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3cm 頁數(shù): 29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是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推薦的國家級研究生教材,適用于各專業(yè)博士生學位課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思潮”和法學專業(yè)研究生“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課程教學選用。《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通過研究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最主要的一些代表性著作,詳細而系統(tǒng)地清理了從馬克思到鄧小平關于法律問題的論述,簡明地勾畫出馬克思主義法律觀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脈絡。在研究方法上,《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忠實原著,注重背景;全面系統(tǒng),縱橫比較;大膽懷疑,合理修正?!恶R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有助于比較準確地理清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根本原理及其理論體系,引導研究生探索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法律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從而實現(xiàn)馬克恩主義法學現(xiàn)代化。

作者簡介

  付子堂,男,1965年10月生,河南南陽新野縣人。1981年9月考入西南政法學院,先后獲該院法學學士學位和法學碩士學位;1994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1999—2002年為武漢大學博士后?,F(xiàn)為西南政法大學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黨委常委、副校長,吉林大學兼職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比較法研究會理事,國家司法考試命題委員會委員,國家司法考試協(xié)調(diào)委員會委員,全國法律碩士專業(yè)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法學課題組成員,重慶市學位委員會委員,重慶市首屆學術技術帶頭人。其研究方向包括現(xiàn)代法理學、法律社會學以及科技法等。出版法學專著、教材、辭書等10余部,其中有多項屬國家或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多項獲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代表性學術著作有《法律功能論》、《法之理在法外》、《現(xiàn)代法理學》、《法律社會學》、《科技法學》等。曾參與國家重點圖書《中華法學大辭典》之《法理學卷》撰稿工作,是《北京大學法學百科全書》編委會委員?,F(xiàn)正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當代中國轉型期的法律與社會研究”。發(fā)表于《中國法學》、《中外法學》、《法學家》、《現(xiàn)代法學》、《法制與社會發(fā)展》和《法學評論》等國家級權威期刊或核心期刊上的學術論文50余篇,有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高校文科學報文摘》等轉載。

圖書目錄

引 言
1.1 研究現(xiàn)狀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2 馬克思早期的非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
 2.1 馬克思早期的生活與思想歷程
 2.2 追究思想傾向的法律,是對非法行為的公開認可
 2.3 “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經(jīng)”
 2.4 法律應該適應事物的法的本質,符合人類理性
 2.5 國家放棄自己的義務將是一種罪行
 2.6 法律程序是法律的內(nèi)部生命的表現(xiàn)
 2.7 歷史法學派的哲學基礎是否定理性法的存在
 2.8 法院判決的離婚只能是婚姻內(nèi)部崩潰的記錄
 2.9 對馬克思早期法律觀的總體認識
3 走向成熟時期的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思想
 3.1 走向成熟時期的馬克思、恩格斯的活動軌跡
 3.2 法的關系根源于市民社會
 3.3 在民主制中,不是人為法律而存在,而是法律為人而存在
 3.4 人權是公民權和自然權利的統(tǒng)一
 3.5 在財產(chǎn)統(tǒng)治一切的社會里,法律壓榨窮人,富人支配法律
 3.6 犯罪是蔑視社會秩序的最明顯、最極端的表現(xiàn)
 3.7 對恩格斯早期的法律思想的基本認識
4 馬克思主義法律觀的形成和宣告
 4.1 歷史唯物主義法律觀的創(chuàng)立過程
 4.2 法的客觀基礎觀
 4.3 法的階級意志觀
 4.4 法的歷史發(fā)展觀
 4.5 人的自由發(fā)展觀
 4.6 部門法律觀
5 馬克思主義法律觀的初步運用和深化
 5.1 《新萊茵報》時期的主要活動和法律思想
 5.2 在關于歐洲時局評論中的法律思想
 5.3 《紐約每日論壇報》時期的法律思想
 5.4 第一國際前期馬克思的法律思想
 5.5 《資本論》的法律學說概述
6 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巴黎公社法制實驗的總結
 6.1 公社應當是同時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機關
 6.2 人的法權起源于經(jīng)濟生活條件
 6.3 權利永遠不能超出社會的經(jīng)濟結構及文化發(fā)展
 6.4 平等應當在社會的、經(jīng)濟的領域中實行
7 恩格斯晚年對歷史唯物主義法律觀的補充
 7.1 文明時代使權利和義務之間產(chǎn)生了明顯對立
 7.2 私法的本質是確認單個人之間現(xiàn)存的正常的經(jīng)濟關系
 7.3 法律觀念歸根結底是從經(jīng)濟生活條件中引導出來的
 7.4 法是以經(jīng)濟發(fā)展為基礎,但并不是只有經(jīng)濟狀況才是原因
8 1895-1917年列寧對法律問題的理解
 8.1 獨到的法律解釋
 8.2 對司法制度的評論
 8.3 法律與民主共和國綱領
 8.4 法律應貫徹民族平等原則
 8.5 憲法應當確認并保障人民享有基本權利
 8.6 《國家與革命》的法律學說
9 20世紀初俄國社會轉型時期列寧法律思想的演進
 9.1 關于專政和法律的關系
 9.2 關于民主和法律的關系
 9.3 關于政黨和法律的關系
 9.4 關于經(jīng)濟和法律的關系
10 斯大林時期蘇聯(lián)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成就和失誤
 10.1 斯大林時期蘇聯(lián)法制建設的成就
 lo.2 斯大林時期蘇聯(lián)法制工作中的失誤
11 新中國建立前中國共產(chǎn)黨的法律探索
 11.1 重視人權保障,加強人權法制建設
 11.2 對于黨員應執(zhí)行比一般平民更加嚴格的紀律
 11.3 新中國的政體應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
 11.4 黨組織和黨員應成為服從法令的模范
 11.5 廢除偽憲法與偽法統(tǒng),實質是要求徹底推翻國民黨統(tǒng)治
 11.6 對兩類不同性質矛盾中法律問題的初步闡明
12 新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法律思想
 12.1 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建立死緩制度
 12.2 “搞憲法是搞科學”
 12.3 不能廢除死刑
 12.4 對于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應采用不同的解決方法
 12.5 處理國際法律關系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2.6 專政要繼續(xù),民主要擴大
 12.7 關于舊司法工作人員的改造問題
 12.8 要重視司法工作
 12.9 加強人民代表會議的工作
 12.10 “應當注重培養(yǎng)人民群眾的守法思想”
 12.11 “依法辦事是進一步加強法制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12.12 必須把握法律條文的精神實質
 12.13 正確區(qū)分兩類矛盾,做好審判工作
13 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理論中的法律思想
 13.1 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十六字方針
 13.2 法制建設要從國情出發(f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13.3 用法律措施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13.4 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
 13.5 堅決打擊經(jīng)濟犯罪活動
 13.6 “死刑不能廢除,有些罪犯就是要判死刑”
 13.7 “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
 13.8 屬于法律范圍的問題,由黨直接管不合適
 13.9 把“一國兩制”的構想法律化
 13.10 鄧小平法律觀是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的偉大創(chuàng)新
14 結 語
 14.1 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創(chuàng)立了獨特的法律思想體系
 14.2 評列寧對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新發(fā)展
 14.3 在新世紀必須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現(xiàn)代化
研究參考文獻
致謝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