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亨利小說全集(套裝共4卷)》作者歐·亨利(O. Henry, 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國最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之一,曾被評論界譽 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出身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波羅鎮(zhèn)一個醫(yī)師家庭。 他的一生富于傳奇性,當過藥房學徒、牧牛人、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新聞記者、銀行出納員。當銀行出 納員時,因銀行短缺了一筆現金,為避免審訊,離家流亡中美的洪都拉斯。后因回家探視病危的妻子被捕入 獄,并在監(jiān)獄醫(yī)務室任藥劑師。他在銀行工作時,曾有過寫作的經歷,擔任監(jiān)獄醫(yī)務室的藥劑師后開始認真 寫作。1901年提前獲釋后,遷居紐約,專門從事寫作。歐·亨利善于描寫美國社會尤其是紐約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常常出人意 外;又因描寫了眾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百科全書”。代表作有小說集《白菜 與國王》、《四百萬》、《命運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愛的犧牲》、《警察與贊美詩》、《帶家具出 租的房間》、《麥琪的禮物》、《最后一片藤葉》等使他獲得了世界聲譽。歐·亨利的人生之路崎嶇、艱苦而又不幸,他三歲喪母,15歲就走向社會,從事過牧童、藥劑師、事、辦事員、制圖員、出納員等多種職業(yè)。1889年,他和羅琦不顧她父母的反對私奔成婚,并在年輕妻子鼓勵下走上創(chuàng)作道路,創(chuàng)辦《滾石》雜志,發(fā)表幽默小品。后來,他因挪用銀行資金被判五年徒刑。出獄后,他遷居紐約專門從事寫作,每周為世界報提供一個短篇,但因第二次婚姻的不幸,加之飲酒過度,終于1910年6月5日在紐約病逝。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初的美國,隨著資本主義逐漸向壟斷發(fā)展,各種社會矛盾日益顯露突出。歐·亨利長期生活在下層,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使他對這些矛盾心感身受。曲折的人生、豐富的經歷、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觀察,使他情不自禁地把社會的各種現象形象地概括在自己的作品中,如下層勞動群眾生活的貧窮艱辛,道貌岸然的上流騙子,巧取豪奪的金融寡頭,肆無忌憚的買賣官爵,小偷、強盜、流浪漢的生活,以及失業(yè)、犯罪等等。對貧民他充滿了同情,對資產階級剝削者從不同角度予以批判與揭露,道出了下層勞動群眾對剝削、壓迫的憤怒反抗與心聲。歐·亨利一生創(chuàng)作了270多個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還有數量很少的詩歌。歐·亨利的詩歌創(chuàng)作反映了他對自然、人生所面臨的社會矛盾的態(tài)度,他寫小鳥、古老的村莊,歌頌流浪者,以陰郁的筆調吟頌“唱催眠曲的男孩”,抨擊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但因數量少、成就不大,因而影響很小。相反,他的許多書信倒是精彩的隨筆,他同編輯談生活,談創(chuàng)作,表達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和創(chuàng)作思想。歐·亨利的代表作品是《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和《最后一片葉子》。其著名小說還有《黃雀在后》、《市政報告》、《配供家具的客房》、《雙料騙子》等,真實準確的細節(jié)描寫,生動簡潔的語言使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也使他在世界短篇小說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有人曾將他比做“美國的莫泊桑”,這是有其道理的。幽默是美國的文學傳統(tǒng)之一。從華盛頓·歐文開始,許多作家都善于寫那些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長的故事。歐文的幽默是在善意的揶揄之中含有淡淡的諷刺;馬克·吐溫的幽默以充滿俚語的口語,滑稽、俏皮的描寫和極夸張的形象,揭示了生活中的真理;歐文·肖的幽默則在注重描述人物性格的幽默風趣上。歐·亨利承襲這一傳統(tǒng),受同時代作家的影響,加之一生經歷坎坷,使得他獨特的幽默與眾不同——充滿了辛酸的笑聲,在夸張、嘲諷、風趣、詼諧、機智的幽默之中,含有抑郁、凄楚的情緒。讀《麥琪的禮物》讓人苦笑,讀《警察與贊美詩》讓人悲涼辛酸。這種“含淚的微笑”,加深了作品的社會意義,具有長久的藝術魅力。處理小說的結尾,是歐·亨利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也使他在美國和世界文學史上享有盛名。他善于戲劇性地設計情節(jié),埋下伏筆,作好鋪墊,勾勒矛盾,最后在結尾處出現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使讀者感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稱奇。但由于作者寫作速度快且多,這種手法運用過多過濫,不免使人感到有明顯的雷同和公式化的弊端。歐·亨利的作品在我國一直擁有廣大讀者。這次出版的《歐·亨利全集》重譯了包括詩歌在內的全部作品。希望能給所有喜歡歐·亨利的讀者提供一個最新、最全的版本,以便能夠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歐·亨利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了解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社會。(郭俊峰)距華盛頓州不遠的北卡羅來納州有一個名叫格林斯波羅的小鎮(zhèn)。1862年9月11日,小鎮(zhèn)里一位不得志的醫(yī)生和他美麗纖弱的妻子生了一個大眼睛、不大強壯的孩子。誰也不曾想到,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個孩子以歐·亨利的筆名平步文壇,成為一個深受美國和世界讀者喜歡的偉大小說家,并且在百年之后仍然保持著長久的影響和魅力。歐·亨利的人生之路崎嶇、艱苦而又不幸,他三歲喪母,15歲就走向社會,從事過牧童、藥劑師、事、辦事員、制圖員、出納員等多種職業(yè)。1889年,他和羅琦不顧她父母的反對私奔成婚,并在年輕妻子鼓勵下走上創(chuàng)作道路,創(chuàng)辦《滾石》雜志,發(fā)表幽默小品。后來,他因挪用銀行資金被判五年徒刑。出獄后,他遷居紐約專門從事寫作,每周為世界報提供一個短篇,但因第二次婚姻的不幸,加之飲酒過度,終于1910年6月5日在紐約病逝。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初的美國,隨著資本主義逐漸向壟斷發(fā)展,各種社會矛盾日益顯露突出。歐·亨利長期生活在下層,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使他對這些矛盾心感身受。曲折的人生、豐富的經歷、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觀察,使他情不自禁地把社會的各種現象形象地概括在自己的作品中,如下層勞動群眾生活的貧窮艱辛,道貌岸然的上流騙子,巧取豪奪的金融寡頭,肆無忌憚的買賣官爵,小偷、強盜、流浪漢的生活,以及失業(yè)、犯罪等等。對貧民他充滿了同情,對資產階級剝削者從不同角度予以批判與揭露,道出了下層勞動群眾對剝削、壓迫的憤怒反抗與心聲。歐·亨利一生創(chuàng)作了270多個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還有數量很少的詩歌。歐·亨利的詩歌創(chuàng)作反映了他對自然、人生所面臨的社會矛盾的態(tài)度,他寫小鳥、古老的村莊,歌頌流浪者,以陰郁的筆調吟頌“唱催眠曲的男孩”,抨擊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但因數量少、成就不大,因而影響很小。相反,他的許多書信倒是精彩的隨筆,他同編輯談生活,談創(chuàng)作,表達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和創(chuàng)作思想。歐·亨利的代表作品是《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和《最后一片葉子》。其著名小說還有《黃雀在后》、《市政報告》、《配供家具的客房》、《雙料騙子》等,真實準確的細節(jié)描寫,生動簡潔的語言使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也使他在世界短篇小說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有人曾將他比做“美國的莫泊桑”,這是有其道理的。幽默是美國的文學傳統(tǒng)之一。從華盛頓·歐文開始,許多作家都善于寫那些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長的故事。歐文的幽默是在善意的揶揄之中含有淡淡的諷刺;馬克·吐溫的幽默以充滿俚語的口語,滑稽、俏皮的描寫和極夸張的形象,揭示了生活中的真理;歐文·肖的幽默則在注重描述人物性格的幽默風趣上。歐·亨利承襲這一傳統(tǒng),受同時代作家的影響,加之一生經歷坎坷,使得他獨特的幽默與眾不同——充滿了辛酸的笑聲,在夸張、嘲諷、風趣、詼諧、機智的幽默之中,含有抑郁、凄楚的情緒。讀《麥琪的禮物》讓人苦笑,讀《警察與贊美詩》讓人悲涼辛酸。這種“含淚的微笑”,加深了作品的社會意義,具有長久的藝術魅力。處理小說的結尾,是歐·亨利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也使他在美國和世界文學史上享有盛名。他善于戲劇性地設計情節(jié),埋下伏筆,作好鋪墊,勾勒矛盾,最后在結尾處出現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使讀者感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稱奇。但由于作者寫作速度快且多,這種手法運用過多過濫,不免使人感到有明顯的雷同和公式化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