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聖姬,歷史學博士。1989年~1993年,在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讀書,獲碩士學位。1995年~1998年,在北京大學讀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99年以后,在韓國淑明女子大學和成均館大學,任講師。自2003年起,任北京大學東北亞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多年來致力于中國歷史和文化研究。已在中國大陸、臺灣、韓國的多家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數篇。兩漢魏晉南北朝的塢壁在過去并沒有受到學者的重視,而后來學者的研究亦大多根據傳統(tǒng)史料來解釋,其論點大同小異,并沒有對兩漢魏晉南北朝塢壁組織的特性提出全面性的解釋。因此,本書嘗試探討兩漢魏晉南北朝塢壁的歷史淵源、結構形態(tài)和功能。本書除了運用《史記》、《后漢書》、《晉書》、《四民月令》等傳統(tǒng)史料之外,并大量采用居延漢簡及中國大陸新發(fā)掘之兩漢魏晉南北朝壁畫、畫像石及明器等考古資料,期能借助文獻與考古發(fā)現的相互印證,重建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塢壁組織及其成員的生活面貌。透過本書之研究,主要成果有:由于邊塞塢壁及內地塢壁各自有不同的形成原因和過程,因此,它們的性質和特征與有顯著的差異。從西漢到十六國時期的塢壁堡式、樓院式、樓櫓式和山間堡壘式等。若由塢壁和流民塢壁兩種。而塢壁除了軍事、政治方面的功能外,在經濟方面也發(fā)揮了祔功能,并在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具有重要的地位及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