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中國新聞學奠基人徐寶璜在其“‘破天荒’之作”(蔡元培語)《新聞學》中為這門學科定義:“新聞學者,以養(yǎng)成良好的新聞記者,并導新聞事業(yè)正軌為職志者也?!辈⒏朽埃骸八箤W昌明,則人類受新聞事業(yè)之福愈增其量,是斯學之重要可知矣?!痹诤蟋F代浪潮的沖擊下,“真理”日益下降為“意見,”“思想”越來越演變?yōu)椤坝^點”。當下中國,企圖“建構”體系的“宏大敘事”似乎已不時髦,相反的是一把把“解構”的手術刀則寒光奪目。與“建構”體系相比,“解構”自然要省力得多,因為它自身無須證明。但是,“解構”首先要面對成型的“結構”,當下中國的新聞學與新聞教育真的已建立起自身的理論和學科體系了嗎?本叢書既冠名為“當代新聞傳播學”,自然要面對這個紛繁復雜但又充滿生機活力的大時代,面對這個時代正處于艱難轉型和改革中的中國新聞事業(yè),所以本叢書所持觀點力求吸收學界研究之最新成果,所述內容力求反映當代新聞學研究之最高水準,所引例證皆為近年來最新及最有代表性案便,以體現“當代”之特色。當今社會,“新聞”功效的最大發(fā)揮離不開“傳播”,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聞事業(yè)也是一種傳播事業(yè)。我們既不造成傳播學取代新聞學,也不造成用新聞學排斥傳播學。我們所說的“新聞傳播學”是新聞學與傳播學的全稱,目的是想把傳統(tǒng)新聞學難以容納的一些內容也包括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