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講的是“共同的底線”。底線不是調和,而是一些最起碼的原則,這些原則并非構成文明社會備種“主義”的充分條件,但卻是必要條件。持守底線未必就能算是自由主義者或社會主義者,但連底線也守不住,則什么主義都是扯淡?!敖洕祟A設”不但不是對性善的價值否定,就是在事實判斷的意義上,這一預設與那種“人對于人是狼”的說法也全然不同——道理很簡單,人們沒有見到狼群中存在市場,更不能設想狼與羊進行交易。相反,在弱肉強食的獸群中倒真是可以看到“強權壟斷一切,強者分配一切”(從食物直到配偶)的“命令經濟”。為了約束行政權力,對?秦暉,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從事經濟一社會史、農民問題、改革與現代化問題研究。主編“農民學叢書”,主要著作有《田園詩與狂想曲:關中模式與前近代社會再認識》、《市場的昨天和今天:商品經濟、市場理性、社會公正》、《政府與企業(yè)以外的現代化:中西公益事業(yè)史比較研究》、《傳統(tǒng)十論》、《農民中國:歷史反思與現實選擇》、《耕耘者言》、《江浙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轉制案例研究》等,合著有《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經濟轉軌與社會公正》、《陜西通史:明清卷》、《陜西通史:宋元卷》,文集有《問題與主義》、《天平集》、《思無涯,行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