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世界各國文化文明內部的沖突與世界秩序

文明內部的沖突與世界秩序

文明內部的沖突與世界秩序

定 價:¥20.00

作 者: (德)迪特·森格哈斯(Dieter Senghaas)著;張文武等譯
出版社: 新華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治政

ISBN: 9787501168552 出版時間: 2004-12-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3cm 頁數(shù): 20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學術性較強的著作,文字嚴謹,字句悠長,其中還援用了不少文明發(fā)展史上的典故,宗教和哲學方面的術語。美國學者亨延頓以西方文明為中心出發(fā)點論述中華儒教文明、印度教文明、伊斯蘭教文明與西方的沖突。本書作者不以西方文明為核心,而是從西方文明以外的幾大文明各自的意志闡述文明沖突的內部機制。作者認為幾大文明在發(fā)生沖突時內在裂變大于外在沖突。不同文明之間可以通過“集體學習”從而達到“和平共處”,“跨文化對話”是 現(xiàn)今世界性主題。數(shù)年前,美國學者塞繆爾·亨廷頓提出了引起普遍關注的"文明沖突"論。在他系統(tǒng)闡述這一論點的《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提出,冷戰(zhàn)后的世界政治將沿著文明的界限進行重組,應把文明沖突這一嶄新的具有范例性的觀察方式引入國際政治的分析。德國學者迪特·森格哈斯認為這是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命題,它初看上去具有強烈的影響力和某種說服力,但在進一步仔細探討下,它卻又引發(fā)出了進一步的思考和批評意見。森格哈斯教授在其《文明內部的沖突與世界秩序》一書中,對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作了批判性的論述,并通過對文化(文明)的屬性、文化的內在沖突、現(xiàn)代化和多元化與文化演變以及"跨文化哲學"和"跨文化對話"等問題的闡述,提出了另一種供選擇的思路,它對深入研究文明的發(fā)展與沖突問題頗具啟發(fā)性,它同時也有助于從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層次上去理解當代的世界政治。該書作者指出,在"文明沖突"論和有關討論中出現(xiàn)的一種錯誤觀點是:把文化或文化領域(即"文明")視為一種內部結構固定的事物,認為各個文化的特征是各自文化所先天固有的、不變的本質屬性,并進而把它們相互對立起來。正因如此,人們籠統(tǒng)地把"儒教"、"佛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以至"西方文化"作為一種可以界定的和容易確認的事物來加以論述,甚至把它們視為國際政治中的主要行為體,并預言它們之間的沖突將是21世紀世界政治重建的決定性因素。森格哈斯教授認為,這是一種文化本質論的表現(xiàn),即用本質先于存在的唯心主義理論來解釋文化現(xiàn)象。森格哈斯教授指出,各種傳統(tǒng)文化實際上都是以內部分歧(以至對立)為標志的,并在各自的歷史條件下不斷發(fā)展和演變。對各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價值觀做簡單的、一成不變的概括會產(chǎn)生誤導作用,容易使人"忽視"各個文化內部所包含的眾多的互相矛盾與對立的觀點和立場,而這些不同觀點和立場的相互爭論和相互影響對該文化的自我延續(xù)和發(fā)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眾所周知儒文化"曾有過"百家"爭鳴的時期,而"印度文化"這個概念根本不可能概括它所應包含的大量的相互對立的文化現(xiàn)象,它從一開始就具有多元的思想觀點和多神的世界。"伊斯蘭文化"也非一尊"獨塊巨石",伊斯蘭教從開始起就是以不同的法系和不同的基本教法為標志的,它始終是由許多并非相互友好甚至是敵對的派別所組成。森格哈斯教授認為,最令人驚奇的是"西方文明"這個概念,似乎意味著啟蒙運動、個體主義、民主、人權、宗教自由、多元化、言論自由、男女平等等等。但這些特征并非是西方(或稱歐洲)文明所固有的,它們是在歐洲近幾百年的獨特歷史條件下才開始形成的。即使在西方世界也同樣有過思想分化的過程,啟蒙運動也招來了強烈的反對思想解放和反對現(xiàn)代化的思想與政治思潮。 關于文明(文化)沖突問題,森格哈斯教授強調:世界各大文化首先面臨的是其內在的沖突,這一沖突遠比"文明的碰撞"(即文化間的沖突)更具有根本性。所謂文化的內在沖突主要是指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過渡的過程中各個文化的內部所出現(xiàn)的文化爭論和文化斗爭。在當今世界,這一過渡已不僅發(fā)生在西方世界,而是逐步遍及全球。在這一過程中,特別是在社會流動的發(fā)展過程中,必然會產(chǎn)生許多不同的利益群體和認同意識,并導致新的社會要求與傳統(tǒng)文化的對立,即各個文化內部的沖突。簡言之,現(xiàn)代化的進程既是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必然,同時也必將導致文化領域的爭論和斗爭。從歷史觀點來看,這種文化的內在沖突是根本性的,不管人們樂意不樂意,它終將發(fā)生,并終將迫使文化發(fā)生演變。此外,在傳統(tǒng)社會中發(fā)展起來的傳統(tǒng)文化不可能理解和適應現(xiàn)代的多元化,所以這種文化演變(或稱文明化)總是與自身的傳統(tǒng)相違反。正因如此,森格哈斯教授把這種文明化的發(fā)展稱之為"非意愿的文明化",即非自覺的、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文明化。無論在歐洲或其他地方,深入研究多元化問題和文化內在沖突問題,應是文化對話的中心任務。如何使現(xiàn)代沖突通過可靠的文明化來加以緩解,這應成為國際文化大討論的真正焦點。

作者簡介

  迪特·森格哈斯,生于1940年,任教于不來梅大學,從事和平、沖突和發(fā)展問題的研究。近年來發(fā)表的著作有:《世界漂向何處?》(1994年),《和平思考》(主編,1995年),《和平維護》(主編,1997年)。

圖書目錄

譯者的話
前言
第一部分 多元化與政治化——對各種文化的挑戰(zhàn)
第一章 當今世界的跨文化哲學
一、世界的變化及其帶來的精神和實際后果
二、非意愿的文明化
三、文化本質論:一咱在世界范圍日益?zhèn)牌浠A的學術傾向
四、小結
第二章 回顧有益?中國古典哲學對現(xiàn)代中國的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
二、與當代現(xiàn)實相關聯(lián)的銜接點
三、古典范式
四、矛盾與互補
五、哲學討論被禁錮的問題
六、教益
第三章 改革創(chuàng)新是機遇?伊斯蘭文化與多元化的挑戰(zhàn)
一、現(xiàn)實發(fā)展形勢
二、基本問題
三、關于建設性的應對多元化的幾點考慮
四、因抵制西方而導致的自我封閉
第四章 出家與維護社會制度相對立?對佛學的質疑
一、出家的理想
二、社會和世界屬于殘余范疇?
三、佛教將如何與現(xiàn)代精神相適應?
四、小結
第五章 從信仰多元到現(xiàn)代多元?處于十字路口的印度教
一、信仰多元
二、現(xiàn)代多元性?
三、挑戰(zhàn)
四、“無種姓制度的印度教”
第六章 小結
第二部分 文化的碰撞?
第七章 偏執(zhí)的文化斗爭觀念
一、宏觀層面上的幾個成問題的假設
二、微觀層面上的幾個錯誤觀點
三、尚可接受的幾點建議
第八章 文化斗爭的實際情況
一、回顧
二、探索
三、西方與文化斗爭
四、小結
第九章 關于亞洲價值觀與其他價值觀
一、“亞洲價值觀”
二、發(fā)展進程中的集體價值
三、現(xiàn)代化(包括政治現(xiàn)代化)的成功條件
四、實際情況
第十章 小結
第三部分 文化交流
第十一章 關于重新確定跨文化對話的方向
一、實事求是地再現(xiàn)西方的特有發(fā)展道路
二、對伊斯蘭的內部狀況進行符合實際的描繪
三、越出西方與穆斯林的對話范圍向外看
四、現(xiàn)代化的啟示——一種建議
五、展望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