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圖形圖像、多媒體、網(wǎng)頁制作綜合人機交互技術:原理與應用

人機交互技術:原理與應用

人機交互技術:原理與應用

定 價:¥24.00

作 者: 孟祥旭,李學慶編著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高等學校教材
標 簽:

ISBN: 9787302093442 出版時間: 2004-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253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采用由淺人深的方式,分兩個層次對人機交互技術進行介紹。從基本的人機交互應用開發(fā)技術,到當前人機交互研究的技術前沿,完整地介紹了人機交互所涉及的基本問題、主要研究成果和應用方向。本書內容系統(tǒng)、完整,講解深入淺出,并設計了豐富的習題和試驗,全書配備的電子教案和書中實例的完整程序,需要者可向清華大學出版社索取。本書可作為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和對人機交互技術感興趣的讀者的自學用書。

作者簡介

  孟祥旭,男,中國科學院計算所計算機應用專業(yè)畢業(yè),獲博士學位?,F(xiàn)為山東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計算機學會CAD/CG專委會副主任、教育部計算機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山東省制造業(yè)信息化專家組及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山東省CIMS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CAD與圖形學、人機交互與虛擬現(xiàn)實等方面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承擔或參與完成20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9項,發(fā)表重要學術論文90余篇,為山東大學首批青年學術帶頭人。李學慶,男,山東大學計算機軟件專業(yè)博士畢業(yè),現(xiàn)為山東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人機交互與虛擬現(xiàn)實與實踐開發(fā)工作。參與完成了10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在國內外主要刊物上發(fā)表論文10余篇。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什么是人機交互
1.2 人機交互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1.2.1 認知心理學
1.2.2人機工程學
1.2.3 多媒體技術
1.2.4 虛擬現(xiàn)實技術
1.3 人機交互的研究內容
1.4 人機交互的發(fā)展歷史及趨勢
1.4.1 發(fā)展歷史
1.4.2 發(fā)展趨勢
1.5 習題
第2章 認知心理學與人機工程學
2.1 認知心理學
2.1.1 人的感知
2.1.2 認知過程與交互原則
2.1.3 情感
2.1.4 人的個性差異
2.1.5 概念模型及對概念模型的認知
2.2人機工程學
2.2.1 人機系統(tǒng)
2.2.2 界面設計中的人機工程學
2.2.3 數(shù)字化人機工程
第3章 交互設備
3.1 文本輸入設備
3.1.1 鍵盤
3.1.2 手寫設備
3.1.3 語音輸入設備
3.2 圖像輸入設備
3.2.1 掃描儀
3.2.2數(shù)碼攝像頭
3.3 指點輸人設備
3.3.1 鼠標
3.3.2 觸摸板
3.3.3 控制桿
3.3.4 光筆
3.3.5 觸摸屏
3。3.6手寫液晶屏
3。3.7 眼動跟蹤系統(tǒng)
3。3.8 光標鍵非連續(xù)定位裝置
3.4 顯示設備
3.4.1 位圖顯示
3.4.2 顯示技術
3.4.3 數(shù)字紙
3.5 語音交互設備
3.5.1 耳麥
3.5.2 聲音合成設備
3.6 虛擬現(xiàn)實系統(tǒng)中的交互設備
3.6.1 三維空間定位設備
3.6.2 沉浸感顯示設備
3.6.3 虛擬現(xiàn)實系統(tǒng)
3.7 習題
第4章 人機交互技術
4.1 人機交互技術概述
4.2 命令行和文本菜單技術
4.2.1 命令行
4.2.2 文本菜單
4.3 圖形用戶界面
4.3.1 圖形用戶界面的主要思想
4.3.2 設計圖形用戶界面的原則
4.3.3 基本的圖形輸入原語
4.4 多通道用戶界面
4.4.1 多通道用戶界面的基本特點
4.4.2多媒體技術
4.4.3 虛擬現(xiàn)實技術
4.4.4 眼動跟蹤(eyegazetracking)
4.4.5 手勢識另U(gesturerecoSnition)
4.4.6 三維輸入
4.4.7 語音識別(speechrecognition)
4.4.8 表性識別
4.4.9 手寫識別(handwritingrecognition)
4.4.10 數(shù)字墨水(digitalink)
4.5 漢字信息處理技術
4.5.1 文字信息的計算機處理過程
4.5.2漢字編碼標準
4.5.3 漢字輸入方法
4.5.4非鍵盤輸入法
4.6 習題
第5章 可用性分析與評估
5.1 可用性與可用性工程
5.1.1 可用性的定義
5.1.2 成功與失敗的可用性案例
5.1.3 可用性工程
5.2 支持可用性的設計原則
5.2.1 可學習性
5.2.2 靈活性
5.2.3 魯棒性
5.3可用性評估
5.3.1 用戶模型法(usermodel)
5.3.2啟發(fā)式評估(heuristieevaluation)
5.3.3認知性遍歷(cognitivewalkthrough)
5.3.4 用戶測試(usabilitytesting)
5.3.5 問卷調查(questionnaire)
5.4 以用戶為中心的界面設計
5.4.1 對象建模分析
5.4.2視圖抽象設計
5.4.3 概要設計
5.4.4 視圖的關聯(lián)設計
5.4.5 視圖的全面設計
5.5 習題
第6章 人機交互界面表示模型
6.1 行為模型
6.1.1 GOMS
6.1.2 LOTOS
6.1.3 UAN
6.2 結構模型
6.2.1 產生式規(guī)則
6.2.2 狀態(tài)轉換網(wǎng)絡
6.3 事件·對象模型
6. 3.1 對話的獨立性和語義反饋
6.3.2 E-O模型
6. 4 行為模型和結構模型的轉換
6.4.1 整體框架
6.4.2 轉換算法
6.5 習題
第7章 軟件結構和實現(xiàn)
7.1 窗口系統(tǒng)
7.1.1 窗口系統(tǒng)結構
7.1.2 設計交互應用程序
7.2 交互系統(tǒng)開發(fā)軟件包
7.3 用戶界面管理系統(tǒng)UIMS
7.3.1 作為一個概念結構的UIMS
7.3.2 UIMS的表示方法
7.4 交互系統(tǒng)的軟件結構
7.4.1 Seeheim模型
7.4.2 MVC模型及Struts結構
7.4.3 EO模型
7.4.4智能體模型
75 習題
第8章 Web界面設計
8.1 Web基礎
8.1.1 Web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
8.1.2 超文本與超媒體
8.1.3 Web界面設計問題的提出
8.2 Web信息交互模型
8.3 Web信息設計模型
8.4 Web網(wǎng)站的概念設計
8.4.1 網(wǎng)站架構和導航設計
8.4.2 兼顧不同瀏覽器的設計
8.5 Web界面設計所涉及的問題
8.5.1 Web界面設計基本原則
8.5.2 Web界面規(guī)劃
8.6 Web界面設計概要設計
8.6.1 Web界面框架設計
8.6.2 Web界面的內容與風格
8.6.3 Web界面設計的語言與文化
8.7 Web界面設計要素
8.7.1 Web界面布局
8.7.2 Web界面的色彩
8.7.3 Web界面的字體
8.7.4 Web界面的動畫與多媒體
8.7.5 Web界面的導航
8.8 Web界面設計技術與工具
8.8.1 Web界面設計技術基礎
8.8.2 常用Web界面設計工具
8.&3 Web界面設計新技術
8.9 Web界面設計的評估
8.9.1 Web網(wǎng)站的可用哇
8.9.2 常見Web設計錯誤
8.10 Web界面實例分析
8.11 習題
第9章 移動界面設計
9.1 移動界面基本概念
9.1.1 移動互聯(lián)簡介
9.1.2 移動設備與連接方式
9.1.3 移動界面的輸入方式
9.1.4 移動界面的輸出方式
9.1.5 移動界面設計的新問題
9.2 移動界面的設計方法
9.2.1 可用'陛設計原則
9.2.2 移動界面導航
9.2.3 移動界面設計要素
9.3 移動界面實現(xiàn)
9.3.1 移動應用開發(fā)技術架構
9.3.2 移動設備操作系統(tǒng)
9.3.3 移動瀏覽標準
9.3.4 開發(fā)工具
9.3.5 應用實例分析
9.4 習題
附錄A 第4章的一個例子
附錄B 長類型QUSL的完整實例
附錄C 簡單的Struts實現(xiàn)源碼實例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