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電子學導論
1. 1 電子學的意義
1. 1. 1 通信系統
1. 1. 2 計算機及計算器
1. 1. 3 自動控制系統
1. 1. 4 儀器
1. 1. 5 汽車電子學
1. 1. 6 發(fā)電及配電
1. 1. 7 雷達
1. 1. 8 集成電路
1. 2 電子電路的設計
1. 3 電子學的簡要發(fā)展概況
1. 3. 1 電子管及收音機
1. 3. 2 電視
1. 3. 3 晶體管及集成電路
1. 3. 4 數字計算機
1. 4 電子學教學
1. 4. 1 電路仿真
1. 5 本書的適用范圍
1. 5. 1 設計和分析
參考文獻
第2章 電子電路的應用
2. 1 放大器
2. 1. 1 放大器的應用
2. 1. 2 放大器的性能
2. 2 數字電路
2. 2. 1 數字電路的應用
2. 2. 2 數字電路的性能
2. 3 電子儀器
2. 4 調制電路
2. 5 濾波器
2. 5. 1 濾波器的應用
2. 5. 2 濾波器的性能
2. 6 電力電子
2. 7 電子電路設計中戴維南定理的復習
2. 7. 1 電路圖
2. 7. 2 戴維南等效定理
2. 7. 3 信號發(fā)生器的阻抗
2. 8 密勒效應
2. 8. 1 輸入回路的密勒效應
2. 8. 2 輸出回路的密勒效應
2. 8. 3 密勒效應的等效電路
2. 8. 4 密勒效應的重要意義
2. 9 暫態(tài)波
小結
習題
第3章 放大器模型及頻率響應
3. 1 放大元件的一般模型
3. 1. 1 獨立電壓源與獨立電流源
3. 2 增益元件
3. 2. 1 理想的放大元件
3. 2. 2 實際的放大元件
3. 2. 3 中頻模型
3. 2. 4 低頻模型
3. 2. 5 高頻模型
3. 3 頻率相關系數
3. 3. 1 常系數
3. 3. 2 與頻率成正比
3. 3. 3
系數
3. 3. 4
系數
3. 3. 5 合成曲線
3. 4 放大器的低頻響應
3. 5 放大器的高頻響應
3. 5. 1 單極點電路
3. 5. 2 雙極點電路
3. 5. 3 電容的密勒效應
3. 6 多級放大器
小結
習題
第4章 建模及運算放大器
4. 1 建模
4. 1. 1 什么是建模
4. 1. 2 使用模型的必要性
4. 1. 3 建模時應考慮的因素
4. 1. 4 模型中使用的元件
4. 2 運算放大器
4. 2. 1 基本的運放
4. 2. 2 非倒向端輸入放大器
4. 2. 3 倒向端輸入放大器
4. 2. 4 輸人及輸出電阻
4. 3 運放電路舉例
4. 4 最大帶寬的設計
4. 4. 1 多級迭代放大電路帶寬的縮減
4. 4. 2 總帶寬的優(yōu)化
小結
習題
第5章 半導體二極管與非線性模型
5. 1 半導體材料與摻雜
5. 1. 1 增加自由電子或空穴的濃度 摻雜
5. 1. 2 空間電荷平衡性
5, 1. 3 半導體內部電流
5. 1. 4 帶電載流子的復合
5. 1. 5 伴隨復合過程的擴散電流
5. 2 pn結
5. 2. 1 結的形成
5. 2. 2 耗盡層
5. 2. 3 pn結電流
5. 2. 4 非理想特性的二極管
5. 2. 5 二極管電容
5. 3 非線性模型
5. 3. 1 模型化的目的
5. 3. 2 非線性電路的元件
5. 4 二極管的等效電路
5. 4. 1 預備知識
5. 4. 2 低頻率. 大信號二極管等效電路
5. 4. 3 低頻率. 小信號二極管等效電路
5. 4. 4 高頻二極管等效電路
5. 4. 5 Spice中的二極管電路模型
5. 5 二極管的應用
5. 5. 1 整流電路
5. 5. 2 削波電路與鉗位電路
5. 5. 3 集成電路中二極管的絕緣
5. 5. 4 擊穿二極管或齊納二極管
小結
習題
第6章 MOSFET
6. 1 場效應晶體管
6. 2 MOSFET的定性描述
6. 3 MOSFET特性的數學描述
6. 3. 1 三極管區(qū)
6. 3. 2 放大區(qū)
6. 4 MOSFET的放大功能
6. 4. 1 MOSFET與常用放大器電路模型
6. 4. 2 小信號 增量 參數
6. 4. 3 MOSFET的中頻增量電路模型
6. 5 其他類型的放大電路結構
6. 5. 1 源極跟隨器
6. 5. 2 共柵極放大器
6. 6 分離MOSFET級的偏置
6. 6. 1 電阻偏置
6. 7 MOSFET的高頻率等效電路
小結
習題
第7章 雙極型晶體管
7. 1 BJT的特性
7. 1. 1 BJT的特性
7. 1. 2 共基極電路
7. 1. 3 共射極電路
7. 1. 4 BJT放大電路的定性描述
7. 2 BJT的圖形分析法
7. 3 分立電路的偏置
7. 3. 1 一般偏置問題
7. 3. 2 基偏電流
7. 3. 3 射極偏置
7. 3. 4 穩(wěn)定性與 變化的關系
7. 4 小信號 線性 模型
7. 4. 1 共基極電路結構
7. 4. 2 共射極電路結構
7. 4. 3 射極跟隨器 共集電極電路結構
7. 4. 4 小信號模型與外接電阻的共用
7. 4. 5 不同電路結構的比較
7. 5 BIT的高頻特性
7. 5. 1 電抗效應
7. 5. 2 高頻等效電路的簡化
7. 5. 3 短路電流增益
7. 5. 4 放大電路舉例
7. 5. 5 高頻電路的應用
小結
習題
第8章 集成電路設計
8. 1 集成電路和分立元件電路的比較
8. 1. 1 集成電路的物理結構
8. 1. 2 形狀差異
8. 1. 3 成本差異
8. 1. 4 元件差異
8. 1. 5 性能差異
8. 1. 6 差異總結
8. 2 IC設計仿真
8. 2. 1 BlT模型
8. 2. 2 雙極Spioe模型參數
8. 2. 3 MOSFET模型
8. 2. 4 CMOSSplce模型參數
8. 3 BJT電路設計中的近似
第9章 用MOSFET設計集成電路
9. 1 MOSFET鏡像電流源
9. 2 MOSFET集成電路的放大器結構
9. 2. 1 簡單放大電路
9. 2. 2 有源負載電路
9. 2. 3 帶有有源負載的源極跟隨器
9. 2. 4 共射共基放大器電路的連接
9. 2. 5 有源共射共基放大器
小結
習題
第10章 用BlT設計集成電路
10. 1 應用鏡像電流源的集成電路偏置
10. 1. 1 簡單的鏡像電流源
10. 1. 2 減小誤差的鏡像電流源
10. 1. 3 Wilson鏡像電流源
10. 2 應用有源負載的高增益級
10. 2. 1 電流源負載
10. 3 BJT集成電路的放大器結構
10. 3. 1 鏡像電流源負載
10. 3. 2 射極跟隨器
10. 3. 3 共射共基放大器
小結
習題
第11章 差分級和運算放大器
11. 1 差分放大器
11. 1. 1 基本差分對
11. 1. 2 BJT差分對
11. 1. 3 MOSFET差分對
11. 2 典型的運算放大器結構和技術指標
11. 2. 1 高增益差分級
11. 2. 2 第二個放大級
11. 2. 3 運算放大器技術指標
11. 3 實際應用中的運算放大器
11. 3. 1 741型運算放大器
11. 3. 2 BiCMOS運算放大器的設計
小結
習題
第12章 反饋放大器
12. 1 理想反饋放大器
12. 1. 1 增益的穩(wěn)定性
12. 1. 2 信噪比
12. 1. 3 帶寬的擴展
12. 1. 4 反饋的類型
12. 1. 5 反饋對阻抗大小的影響
12. 1. 6 交流和直流反饋
12. 2 實際的電壓反饋放大器
12. 2. 1 理想電壓放大器的一種結構
12. 2. 2 一個實際反饋網絡的使用
12. 3 反饋系統的穩(wěn)定
12. 3. 1 穩(wěn)定性的判斷
小結
習題
第13章 大信號電路
13. 1 開關
13. 1. 1 開關電路
13. 1. 2 互補開關
13. 1. 3 半導體開關
13. 2 在開關電路中使用半導體元件
13. 2. 1 BJT開關
13. 2. 2 MOSFET開關
13. 2. 3 半導體二極管
13. 2. 4 開關的例子
13. 3 多諧振蕩器電路
13. 3. 1 單穩(wěn)態(tài)多諧振蕩器
13. 3. 2 無穩(wěn)態(tài)多諧振蕩器
13. 4 555定時器
13. 4. 1 555單穩(wěn)態(tài)觸發(fā)器
13. 4. 2 555無穩(wěn)態(tài)觸發(fā)器
小結
習題
第14章 基本的CMOS邏輯電路
14. 1 CMOS反相器
14. 1. 1 反相器低頻時的特性
14. 1. 2 反相器的圖表分析
14. 1. 3 反相器的數學分析
14. 1. 4 反相器的開關速度
14. 2 CMOS邏輯門
14. 2. 1 或非門 NOR
14. 2. 2 與非門 NAND
14. 3 邏輯函數的實現
14. 3. 1 德-摩根定理
14. 3. 2 或非-與非門 NOR-NAND 的邏輯函數實現
14. 3. 3 用最少的器件實現邏輯函數
小結
習題
附錄A 放大器設計的基本公式
A1. 1 共源MOSFET放大級
A1. 2 共射放大級
A1. 3 BJT差分放大級
A1. 4 帶有電流鏡像負載的MOSFET差分放大級
A1. 5 運算放大級
附錄B 部分練習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