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很多人都會懷念那一刻,當他們一次踏上火車,第一次把臉貼在火車的車窗上,看遠處正在倒退的風景,第一次,在黑暗中穿過荒蕪的曠野,和燈火黯淡的效外小鎮(zhèn)……火車在被我們所遺忘。就在它的尾巴,逐漸消失在遠處的那一剎那,火車給我們留下的,只是斑駁的鐵軌和泛黃的記憶。那是屬于火車的憂傷,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在我這一輩人以及我們之前,火車旅行仍是記憶中的大事,火車站是個神秘的地方,它允諾帶你到一個遙遠、陌生,神秘的目的地,只要跟著指示標志你就會到達,它也允諾將你的遠方親友帶到你的身邊,站在站臺上,他或她將從火車上下來。月臺上每天上演著生離死別。當我們坐上火車,人生重要的亭可能即將發(fā)生。我自己也還記得,37年前的一個夜晚,我隨著父親第一次登上一部遠途火車,行進時,遙遠的燈火在黑夜中閃爍,我們正奔向一個目的地,也奔向人生另一個旅程。從此,我們沒有再回到原來的家。一場火車之旅,人生的布景就全部更換了。那是一個火車旅行仍然重要的年代,也是我們今天發(fā)思古之幽情的由來?!秾ふ一貋淼氖澜纭氛覍さ木褪沁@份情感,乘火車跨越巴基斯坦的報告文學作家馬克·涂立開宗明義就說:“巴基斯坦令人興奮的,是它(火車旅行)仍然重要。汽車和飛機都還沒有取代它成為長程旅行的交通工具?!薄秾ふ一貋淼氖澜纭芬粫?,和其他《大旅行》叢書一樣,都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的電視制作的副產品,這一次,它邀請了6位名人,乘坐火車走了6段有難度也有特色的火車旅程,并將它記錄為文。這些路線的選擇,如馬克·涂立所說,是那些火車旅行仍然重要的地方,在巴基斯坦。在南美洲,或從中國香港到蒙古等:這些路線常常有著歷史,比如巴基斯坦鐵路有英國人殖民時代的歷史,而巴西的圣多斯則有著19世紀起種植咖啡的歷史:從中國香港走到烏蘭巴托,你會領略到不同的山水人文和風土人情。這些旅程是漫長和愉快的,幾乎跨越了百年,從蠻荒走到現(xiàn)代,或者從現(xiàn)在回到記憶深處。我曾經說,當代好的旅行文學往往包含了一個有意思的旅行路線和一場好的旅行反省(反省自我與他人的關系):《尋找回來的世界》正是如此,它在路線選擇上的用心,已經使旅行反思的機會大為增加。而代表我們從事這些旅行的,都是在文化上十分敏銳而優(yōu)秀的作者,就使得這部書的可讀性變得極高。在閱讀《尋找回來的世界》之前,在讓火車蒸汽汽笛長鳴帶我們出發(fā)之前,何妨讓我復習一下火車旅行的歷史,作為旅游之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