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生物科學生物科學的哲學

生物科學的哲學

生物科學的哲學

定 價:¥12.50

作 者: 桂起權等著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生物學

ISBN: 9787540838225 出版時間: 2003-01-01 包裝: 出版日期:2004-3-1
開本: 21cm 頁數(shù): 251頁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生物科學的哲學》之所以命名為“生物科學的哲學”,是為了強調(diào)它的科學哲學性質(zhì)。自然哲學與科學哲學盡管密切相聯(lián)系但又有所區(qū)別,自然哲學所反思的是自然界的客觀性質(zhì),而科學哲學則是直接面對科學理論的,并以此為中介折射自然的性質(zhì)?!渡锟茖W的哲學》對生物學中的偶然性與必然性及其與之相關的決定論與非決定論、本質(zhì)主義與反本質(zhì)主義等關系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作者的基本立場是,不僅反對嚴格決定論,而且也反對完全偶然論,主張非完全決定論,即認為生物界是由因果與機遇聯(lián)合支配的,即使機遇也是有規(guī)則的。同時,作者指出了進化生物學在定律、科學說明和預言等方面的特異性,從而揭示了傳統(tǒng)的科學哲學的局限性。

作者簡介

  桂起權,男,1940年生于浙江寧波。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科技哲學和邏輯學研究。主要著作有:《當代數(shù)學哲學與邏輯哲學入門》(1991年)、《科學思想的源流》(1994年)、《機遇與冒險的邏輯》(1995年)、《次協(xié)調(diào)邏輯與人工智能》(2002年);譯作有:《機器人與人類心智》(1993年)、《科學哲學》(1995年)。另有論文約50篇。傅靜,女,34歲,河南南陽人。哲學博士,河南師范大學政治管理學院哲學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科技倫理學和生物學哲學。1998年以來,先后發(fā)表學術論文20篇,出版學術專著《科技倫理學》1部,承擔和參加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4項。任曉明,男,1953年生于四川瀘州。南開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邏輯與認知研究所兼職研究員。金岳霖學術獎獲得者。主要從事科技哲學和邏輯學研究。主要著作和譯著有:《當代歸納邏輯探賾》(1993年)、《我們關于外在世界的知識》(1993年)、《機遇與冒險的邏輯》(1995年)、《進化認識論與進化邏輯》(1998年)。另有論文約30篇。

圖書目錄

前言
導論
一、D.赫爾:西方生物學哲學的奠基者
二、互補性策略——整合生物學研究綱領最好的啟發(fā)式程序
第一章 生物學哲學中的綱領方法論
第一節(jié) 孟德爾研究綱領的硬核
第二節(jié) 綱領方法論的通用原理并未失效
第三節(jié) 基因:從思辨工具到物質(zhì)實在
一、工具主義與實在論之爭
二、薩頓的對應性假設
三、摩爾根:從綱領的懷疑者到辯護士
第四節(jié) 摩爾根學派:科學共同體
第二章 達爾文革命
第一節(jié) 達爾文綱領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其反常
一、進化思想的源流
二、達爾文綱領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三、達爾文范式的革命性質(zhì)
四、達爾文與拉馬克:兩種不同的傳統(tǒng)、范式或綱領
五、達爾文綱領面臨的反常問題
六、啟發(fā)法:用互補性策略整合進化論中的互斥綱領
第二節(jié) 達爾文主義中的幾個主要哲學問題
一、自然選擇與“同語反復”
二、進化論的統(tǒng)計學性質(zhì)及其來源
三、進化生物學中偶然性與必然性以及決定論與非決定論問題
第三章 還原論與生物學中的理論還原
第一節(jié) 還原論及其哲學基礎
第二節(jié) 生物學中的反還原論思潮
一、活力論者對機械還原論的批駁
二、分支論者反駁還原論的觀點以確立生物學的自主性
第三節(jié) 赫爾關于還原論的觀點
第四節(jié) 赫爾對生物學中經(jīng)典遺傳學向分子遺傳學的還原的修
正、批評和發(fā)展
一、對內(nèi)格爾的理論還原及其相關思想的考察
二、謝夫納的還原模型
三、赫爾對邏輯經(jīng)驗主義的理論還原模型的剖析和批判
四、簡短的評價
第四章 生物學定律
第一節(jié) 有無生物學定律
第二節(jié) 赫爾為生物學定律所提供的辯護
第三節(jié) 生物學定律的特點
一、生物學中的定律:定性形式多于定量
二、生物學中的定律:具有歷史性的特點
三、生物學定律的過程性特點
四、生物學中的定律是相互關聯(lián)的網(wǎng)狀定律
第四節(jié) 生物學定律和預言
第五章 目的論問題
第一節(jié) 目的論思想的淵源和復興
一、亞氏的內(nèi)在目的論與“程序目的性”
二、神學目的論的反面啟示
三、機械論對活力論的批判
四、強調(diào)負反饋的新目的論
第二節(jié) 赫爾對目的論思想的控制論解釋
一、目的論系統(tǒng)的兩種物理模型及內(nèi)穩(wěn)態(tài)流
二、用控制論看自然選擇
三、目的論系統(tǒng)的四大特征:功能、結構、歷史、程序
第三節(jié) 目的論說明與陳述和覆蓋律模型的互補共存
第四節(jié) 超循環(huán)論對自然選擇的新解釋
第六章 物種的本體論地位及物種概念中的本質(zhì)主義與反本質(zhì)主義
第一節(jié) 物種概念的歷史與現(xiàn)狀
一、模式物種(TypologicaI)概念
二、唯名論(Nominalism)的物種概念
三、生物學物種概念
四、進化論的物種概念
第二節(jié) 赫爾的“物種作為個體”的命題
一、“物種作為個體”命題的內(nèi)容及意義
二、“物種作為個體”命題存在的問題
三、對“物種作為個體”的修正
第三節(jié) 生物學的物種概念的適用度和物種概念中的多元主義
第七章 關于人工生命的哲學思考
第一節(jié) 從人工生命視角看生命的本質(zhì)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建人工生命形式的嘗試
第三節(jié) 人工生命與人工智能
第四節(jié) 與生物學相關的人工生命
第五節(jié) 對人工生命的哲學反思
結束語——要在科學哲學傳統(tǒng)的繼承與革新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
主要參考書目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