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蔭麟,自號素癡,1905年生于廣東的東莞,十六歲考入清華學堂,十八歲發(fā)表《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說質疑》于《學衡》雜志,批評梁啟超而得到梁啟超的激賞。1929年赴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習哲學和社會學,四年后回國,任教于清華,兼授哲學、歷史兩系的課程。他試圖把哲學和藝術與史學融合在一起,提出要用感情、生命、神采來從事歷史寫作。包括梁任公、賀麟、吳晗在內的熟悉他的學界人物,無一例外地稱賞他為不可多得的史學天才。熊十力說:“張蔭麟先生,史學家也,亦哲學家也。其宏博之思,蘊諸中而尚未及闡發(fā)者,吾固無從深悉。然其為學,規(guī)模宏遠,不守一家言,則時賢之所夙推而共譽也?!庇终f:“昔明季諸子,無不兼精哲史兩方面者。吾因蔭麟先生之歿,而深有慨乎其規(guī)?;蛩炷欣^之這也?!保ㄐ苁Γ骸墩軐W與史學——悼張蔭麟先生》)以熊之性格特點,如此評騭一位先逝的比自己小整整二十歲的當代學人,可謂絕無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