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一種表音表意的符號,并且,在一個相同的語文生態(tài)圈內,文字又是一種標準化符號,其所指代的音義信息應該具有可以量化的一般性。然而,當人們使用文字——無論是閱讀還是書寫,它所包含的內容就復雜多了。就書寫而言,統(tǒng)一的、具有普遍性的文字到了個人手里就有了個別性,或稱個性。這種書寫的個性終于在世界范圍內造就了一種書寫的藝術。在中國,由于我們使用象形文字,所以那種被稱作書法的文字書寫技法不僅成為一種類似于繪畫的重要藝術門類,而且也成為傳統(tǒng)文人表達身份的最有效的途徑。這樣,文字的形式(書寫)與文字的內容(意義)不再密不可分,書寫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了獨立的意義。眾的周知,電腦的出現正在更大范圍地消滅書寫的個性。雖然,我們可以比以前更輕易地閱讀到清晰無比的文字,但同時我們不僅沒有書寫的樂趣,而且也不再有“閱讀”不同個性的書寫而帶來的快感。書法藝術難道不會因為失去廣泛的書寫基礎而變成一條離開了水的魚,最終被漸漸風干?我從不反對現代技術,但我同時想指出的是,世界需要平衡,社會在迅速走向現代化而變得越來越便捷的時候,難道不是以犧牲某些往日的美好東西為代價的嗎?人們在充分享受便捷的同時,是否還應依稀存有一些美麗的記憶?我想,總會有一些人始終保持著往日的良好習性,并且不合時宜地在充斥著現代工具的社會中呼喚著這種樸素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