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較為詳盡地論述了幾年來他們在以下各方面的最新進展:(1)除通過云室和各種規(guī)模的外場試驗得出液痰成冰的閥溫(0℃)和成核率外,同時利用大量的歷史資料對北京地區(qū)的過冷霧進行了天氣氣候分析,根據(jù)各種過冷霧形成的物理機制,重點給出了各種過冷霧形成時邊界層的溫濕層結和風的時空分布特征,為人工消除過冷霧的工程化打下堅實的基礎。(2)采用SD-5型超聲氣流和系留氣球攜載的地空相結合的垂直播撒系統(tǒng)所產生的“浮升氣流”使懸浮和冰晶發(fā)生橫向擴散并進入過冷霧中下落、增長,同時通過湍流影響到更大的空間。以上設計和實踐所得的結果與Fukuta在1973年提出的“附加浮力”理論不謀而合。(3)在人工消除過冷霧試驗的效果檢驗方面,除根據(jù)不同試驗設計使用不同方法外,由于本研究所用的資料均為器測值,基資料不但定量化而且密度大,其所得結果也較為客觀。